早已杀青观众却无缘一见,苦等8年的电影版《三体》到底去哪儿了?

2023-02-06 11:23     搜狐

《三体》电影版早已杀青,观众却无缘一见,是何原因?

《三体》这套书一经面世,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收获粉丝无数,《三体》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一举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小说奖,这可是亚洲第一位获得雨果奖的作者,可见意义非凡。

小说更吸引了众多影视圈的关注,许多大佬都跃跃欲试,想要把这部大作搬上银屏,令观众一饱眼福。

可谓是好事多磨,电影版《三体》的拍摄过程可谓是跌宕起伏,剧本几次推翻和修改,从创作到开拍,经历了四年之久,最后在即将上映时,电影版被突然叫停。

这都令翘首企盼的《三体》爱好者感到万分遗憾。

好在《流浪地球》的大火再次燃起了大众的信心和希望,不可否认,该影片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刘慈欣的原著小说。

这其中有着多层次的原因。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越是经典小说,读者和观众的期待值越高,如果要翻拍成影视剧,制作方要承受的压力也越大。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离不开三个关键要素:编剧、导演和演员,缺一不可。

有人说《三体》是一部科幻小说,所以要拍成影视作品,特技效果也非常重要,有人担心国内无法做出小说中描述的那些科幻场景。

可是在我看来,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不应该是用特技效果来支撑,它只是起一个辅助作用。

其实以往我们看过许多用特效镜头拍成的大片,表面上不明觉厉,但如果没有好故事支撑,即便是场面宏大和特效超强,不免感到浮夸和空洞,毕竟影视作品的内核还是讲述一个故事,故事的精彩以及其丰富内涵才是真正灵魂所在。

刘慈欣也对于特效有着自己的理解:

"其实很多人把技术特效想得太复杂,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今天中国和国外的技术并没有鸿沟,现在拍的大片都是国际合作,好莱坞的技术也是外包的,即便是非洲导演,只要他想,他都可以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特效团队来服务于自己的作品。导演本身对作品的理解和准备工作才是我合作的前提,而这一点,显然杨磊团队做得更好。"

原来《三体》出版后,国内外有20多名导演都纷纷要求和刘慈欣合作,将小说搬上荧屏,可是经过无数次的考量和研究,他最终选择了监制白一骢和导演杨磊的团队。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