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朱元璋将军权由勋臣大将手中转交到塞王手中,从根本上杜绝了异姓将领的威胁。
自以为可以奏效的限制之法
那么,朱元璋真的不担心藩王威胁皇权吗?
退一万步说,藩王再怎么威胁皇权,也是朱家子孙,总好过让异姓将领威胁皇权。
当然,朱元璋也是不愿诸子夺位的。
因此,朱元璋也制定了一系列错失,严格防备诸王威胁皇权。
首先,朱元璋从制度上,剥夺了诸王擅自调兵的权力。
朱元璋规定:各都司兵,必须得到王令和朝廷调令才可行动,没有朝廷调令,即便得到了王令,也不得行。
如此,诸王能比较自如掌控的,只有自己的护卫。
有些藩王的护卫数量不小,但与卫所兵相比相形见绌。
如此,诸王有指挥权,能发挥其才干守边,但调兵权有限,难以造反。
其次,朱元璋晚年,还收回了一些至关重要的权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杀大权"。
我们知道,生杀大权,是实权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掌生杀大权,你看他不顺眼,杀了就杀了,随意;没有生杀大权,你看他不顺眼,他还可以跟上级汇报,使你不得自专。
此外,王府官员的选用、废黜,也都由朝廷决定。
如此,诸王实际上很难直接利用王府的力量图谋不轨。
最后,朱元璋还限制诸王联络。
包括朱棣在内,任何一王,以其自身的实力,都不足与朝廷抗衡,所以,限制诸王见面,使诸王不得相互串联,再闹出"七国之乱"这样的联合起兵来。
出乎意料的悲剧
应该说,朱元璋的限制之法,原本真的是足够的。
建文帝即位后,推行削藩。
不过十个月时间,五王被削,各王毫无还手之力。
此后,建文帝对朱棣动手时,朱棣的力量被严重削弱,燕王能用的一度只剩下张玉、朱能等800余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