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军评:一线硬撼强敌的飞行员,并不是“刺头”-扬基(2)

2023-01-01 13:59     观察者网

联训上档次,还得多寻思

而说到人民空军这些较为知名的演训品牌,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里,空军实战化训练"五大品牌"的情况在公开媒体上并无只字片语,对比仍有不少报道内容的2021年,背后有何意味,外界观点难免见仁见智。不过,中国与巴基斯坦两国空军从2011年开始的"雄鹰"系列联合训练在2022年同样毫无动静,对比2022年8月中泰空军"鹰击-2022"联合训练,结论则不难得出,在2020年的"雄鹰-9"之后,"雄鹰-10"至少也要到2023年了。

这显然不是因为两国空军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一定要说变化,2022年巴基斯坦空军列装了歼10CE和"枭龙"三批次这两款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中国战机,倒是堪称巴空军在尖端战机的选择上彻底"中国化"的标志。笔者认为,"雄鹰-10"之所以拖延至今还未举行,很可能与等待这些新机在巴基斯坦空军形成战斗力有关,等到巴空军的这批"新质战斗力"初具规模之后,"雄鹰-10"的训练价值又会高一个层次。

巴基斯坦空军的第14架歼-10CE

说到中巴联训的价值,尽管巴基斯坦空军飞行员和保障人员的能力素质广受好评,但对其装备硬件能否模拟强敌对手的争论一直存在。即使到了现在,歼-10CE本质上就是"自己人"不必多说,"枭龙"虽由巴基斯坦生产,也非我军装备型号,但其航电和武器系统均为国内研制配套,与歼-10CE高度同源,所以更让人怀疑能否"演真扮像"。

客观上说,这种"都是自己家的飞机和航电,破不了招啊"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但由于巴基斯坦在地缘环境、空军规模等方面相比老对手印度处于劣势,以及与我军完全不同的建军传统和使用思维的影响,同样的飞机在中巴两国空军的使用习惯大相径庭十分常见。当初在飞行性能基本相同的歼-7上,因为国土狭小、在很多任务中无需多少留空时间的巴基斯坦空军,在训练中倾向于频繁打开发动机加力;而对于装备规模庞大、又长期囊中羞涩的人民空军来说,当年留下来的节省燃料和节省发动机寿命的传统就成了习惯……

如今在没有重型战斗机的巴基斯坦空军,少量的美制F-16C/D长期被作为"重型机"使用,而从歼-10CE列装后巴空军对它的高度评价来看,歼-10CE在巴基斯坦充当挑大梁的"重型机"也将是大概率事件。因此,尽管巴空军首批歼-10CE飞行员都是在我国培训的,但当他们形成战斗力之后,很可能呈现出与我军歼-10C部队截然不同的空战风格。至于更加"私人订制"的"枭龙"三批次,笔者更是觉得它在视距内的外形特点和超视距空战的表现,将非常适合"扮演"台伪空军现已基本完成升级的F-16A/B机队。

不只是因为同样拥有F-16和(发端于)美式的训练体系,相比主要对手都处于地缘环境不利、总体实力劣势的局面,使得巴基斯坦空军与台伪空军在一些思维上难免相似

前面提及了中泰空军的"鹰击-2022"联合训练,从2015年首次联训至今,中泰双方已经形成了各自组建一个由战斗机和预警机组成的"小体系"这一基本架构,再根据各自机型特点提供"体系拼图"参演,双方在各取所需中都有收获。但由于泰国空军体量较小,新机采购速度也较慢,加上政治外交因素的影响,中泰联训难免会遇到瓶颈。实际上即使是中巴联训,类似的瓶颈也存在,虽然巴基斯坦空军拥有一些具备实战经历的飞行员(特别是参加过2019年印巴空战的)是个显著优势,但一方面数量不多,一方面其经验也局限于一两场特殊环境下的战斗,从长远看也难以满足我军对外联训的更高层级需求。而意料之外的俄乌冲突,反而使得我军对外联训多了一个可能的方向。

尽管俄罗斯空天军在此次俄乌冲突中的总体表现一言难尽,但笔者认为,这事儿至少不应由其飞行员"背锅"。那些至今仍在战斗的俄军飞行员们,有的拥有实际空战经验--尽管可能有人觉得开着苏-35击落苏-27或米格-29不算什么本事,但实战和演习也确实不是一回事;有的则与乌军较为现代化的地空导弹系统(包括西方最新提供到位的NASAM系统,未来"爱国者"也将装备乌军)成功过招乃至反杀;至于各型直升机的战场使用经验,更是堪称全面深入。

当代空中力量的实际使用经验是个庞杂的话题,包含很多"看不见"的领域,例如俄军此次也积累了应对北约航空电子战的不少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