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浩楠:作为欧亚研究者,我由衷希望2022年没有给我提供这么多“素材”

2022-12-31 08:3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党浩楠】

每逢年终岁末之际,浏览着各路媒体罗列出的大事回顾,都让我们感慨,作为普通人平平淡淡的一年,竟然不觉间,经历了这么多国内国际的"军国大事"。然而即将过去的2022年,即使是在国际问题研究者看来,也不同往常。

今年,是苏联解体31周年,1991年苏联最重要三个加盟共和国,俄乌白三国总统在白俄别洛韦日森林签署协议,决定三国脱离苏联独立,十几天后,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正式解体。巧合的是,除去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较早过世外,白俄罗斯、乌克兰的首任总统舒什克维奇、克拉夫丘克,以及戈尔巴乔夫都在2022年以高龄相继离世;不得不说,作为苏联国家领导人,他们都异常长寿。但仅凭这一点,2022年显然不足以成为国际关系意义上的"特殊一年"。

今年,最令人始料未及的事情,显然是俄罗斯大举出兵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成长起的俄罗斯新一代政治精英看来,这不仅是一场为了俄罗斯国家安全进行的军事行动,还将开启通往新世界秩序的大门,加速多极化世界的形成。

1991年苏联解体,各个前加盟国互相建立外交关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与国关系,正式取代原"牢不可破的联盟"中各加盟国之间的关系。这一次"和平分家"后的三十年内,虽然小打小闹时有发生,但如果与人类千年历史上其他各大帝国解体后动辄发生的惨烈战争相比,仍然称得上是相对和平。

但2022年俄罗斯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改写了这一切。不论其最终结果如何,都已经极大冲击了冷战结束后形成的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不知道,上述三位对苏联和平解体"居功至伟"的领导人,在余生最后一年目睹这场地缘政治裂变,究竟会是何种感想。

笔者曾和朋友笑谈说,2022年可能是所有从事欧亚问题研究和报道的学者、媒体人KPI暴增的一年,无数关于俄乌冲突的论文、报告、报道被撰写出来。但是,如果我们抛去这些动辄冠以"帝国""历史""地缘政治"的宏大叙事,去关注一下与我们大多数人相似的俄罗斯、乌克兰普通人,尝试了解战争如何影响着他们生活也是一个有意义的视角。

俄罗斯人的2022年:物价上涨,货物断供,出国困难

俄乌冲突对世界范围内的合作、供应链都带来巨大冲击。俄罗斯本身轻工业不够发达,大量民生用品需要依靠进口,因此战争初期的卢布贬值和物流受阻,不可避免地让俄罗斯民众承受了一波涨价潮。

其次,一些平时生活中不起眼的物资出现断供。比如,购物小票的机打用纸出现匮乏,本来在超市消费后,顾客可以得到小票,而现在俄罗斯的一些超市会默认不提供小票,除非顾客提出要求。

莫斯科红场旁边的一处肯德基店内,自助点餐机的出票口已被封上。作者供图

这是本月笔者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的一处肯德基店内拍摄的照片,自助点餐机原本的出票口已经被封堵,红色牌子上面写着:请对订单号码拍照作为取餐凭证。其主要原因是,在俄罗斯机打小票要用到的热敏纸70%依赖进口,而许多西方供应商在制裁生效后对俄罗斯断供,导致热敏纸价格暴涨,提供小票成为超市不得不考虑的一项额外成本。

很难想象,作为世界林业大国,每年出口600万吨纸浆和纸制品的俄罗斯,竟然会出现纸制品匮乏。当然,这倒不是说俄罗斯轻工业落后到生产不了热敏纸,可能是俄罗斯本土造纸厂的产品价格高于国外进口的,因此按照市场规律,俄罗斯企业很少生产这类产品。不过见微知著,从中也可以看出,在生产全球化的今天,每面临一次供应链断裂,就意味着产品成本多一分上涨,消费者则要多承担一分不便。而俄罗斯当下,因受制裁面临的断供,在某些领域是系统性的。

俄罗斯国土广阔,横跨欧亚,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直航;根据亨氏护照指数,截至2022年,俄罗斯公民在119个国家和地区享有免事先申请签证待遇,俄国护照在旅行自由度名列第46名。另外,据公开数据显示,大约30%左右的俄罗斯民众拥有出国护照,这使得他们能比较便利的出国旅游。但如今作为制裁条款之一,欧盟、美澳加、日韩等纷纷对俄罗斯民航关闭领空,俄罗斯民众如果想要前往这些国家,就不得不在土耳其、迪拜等地转机。

同时,因为俄罗斯的主要银行已被清理出swift跨境结算系统,因此俄罗斯公民无法在境外使用俄罗斯银行发行的visa、master卡。早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因遭受制裁,俄罗斯就颇有远见地开发了Mir结算系统作为swift系统的替代,但受限于自身经济体量,Mir卡一般只能在与俄罗斯经济关系密切的独联体国家使用。以至于,目前不少俄国旅客在去土耳其、埃及等传统热门旅游国时,只能选择携带美元现金出境的"原始旅游方式"。

来源:俄媒РБК https://www.rbc.ru/politics/28/02/2022/621cc6399a7947754fa496fe,粉色区域为对俄罗斯关闭领空的国家

外国品牌集体撤离,本国工作岗位流失

在美西方开启经济制裁后,大批西方品牌撤出俄罗斯,包括耳熟能详的麦当劳、可口可乐、耐克、苹果、奔驰等等。笔者无法一一列举,但品牌撤出对俄罗斯民生的影响之大,在此可以举两个笔者亲身接触的例子,一个是跨国家具零售商宜家,另一个则是距今170多年前从沙俄时代就进驻俄罗斯的德国西门子。

图为撤出俄罗斯的部分品牌logo

俄罗斯全境内原本开有17家宜家卖场,其中5家位于笔者所在的莫斯科。今年2月初,笔者正好因为搬家而去选购了一些家具,宜家员工的专业和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仅仅几周后,战争爆发的短短几天内宜家便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

与麦当劳、星巴克等企业选择将业务转让给俄罗斯特许经营商"换牌经营"不同,宜家选择了完全撤出的模式,甚至连库存货物都没有进行甩卖。这意味着宜家在俄罗斯的一万多名员工只能领取三个月的周转工资,之后就只能另谋出路了。

当笔者读到这个消息时,顿时觉得有些压抑,因为就在不久前宜家员工还耐心地帮我挑选家具,尤其是当时有一位员工虽然戴着口罩,但还是能让人感受到她微笑的真诚与热情。

试问,这些普通人与眼下这场战争又有什么关系呢?可的的确确,他们将因此失业。但又想到,与他们仅仅失去的是工作相比,乌克兰的普通百姓可能因为缺水停电、导弹袭击,而在寒冷和生命危险中熬过这个冬天。似乎,他们又成了幸运的人。

另一个关于西门子公司的故事则稍微轻松些。笔者所在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有一位任课老师是前俄罗斯驻德大使,正是出于这个身份,他在退休后除了在学院代课,还担任西门子俄罗斯分公司副总裁,可能负责一些公司在俄罗斯的政府公关事务。但就是这样一个参与过苏联"一五"计划建设和莫斯科地铁奠基的大企业,竟然在短短几个月就全部撤出俄罗斯市场。不由让人想到,也许2022年爆发的俄乌之战对俄罗斯的深远影响,恐怕要与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相提并论。西门子公司既然已经撤出,副总裁的职务自然也不可能保留,于是同学之间就笑称,这位退休大使 "失业"了。

卢布汇率过山车,华人有忧亦有喜

对于在海外生活的华人来说,很多人的收入工资仍然来自人民币,因此所在国的汇率高低起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华人生活的宽裕程度。

俄罗斯的财政收入相当依赖油气出口,甚至政府预算也是根据预期油气收入来制定的。所以,当美欧将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并对俄罗斯的能源出口进行一系列制裁后,卢布不可避免地一路暴跌。

在我记忆中,人民币兑换卢布近三年一直比较稳定,维持在1:9-1:11之间,但在战争爆发的三周内,卢布最低跌到1:22左右,这几乎意味着每个在俄中国人能以五折的价格购买俄罗斯的商品!但当时很多人都相当谨慎,每次都是500、1000元左右换汇,生怕卢布继续狂跌不止。

但这样的情况并未持续多久,随着俄罗斯央行大幅提高利率,普京签署法令规定对俄实施制裁的国家必须以卢布购买俄罗斯油气,以及采取的其他似乎早有准备的果断措施,又直接让卢布汇率水涨船高--大约五月初已回归到战争爆发前水平,到了六七月甚至达到近几年的高点。于是,我们又纷纷叫苦不迭,因为不但卢布"变贵了",超市的商品也明显涨价,这意味着作为外国人的我们要承受双重打击。

当然,就笔者了解到,也有个别"猛士"在汇率坐过山车期间,看准时机"投机倒把"成功的,以1:17或1:18汇率囤积了不少卢布。我倒是由衷佩服这些同胞的投资眼光和冒险勇气,毕竟当时他们可是冒着卢布一直跌停甚至变成"废纸"的风险啊!

在俄罗斯的中国企业也不好过。笔者当时正好面临毕业实习、找工作,因此也体验了一波酸甜苦辣。往年,像华为、中兴这样的大公司,基本都是在俄留学生的就业首选,而二月份战争打响后,面对可能波及的二级制裁,中国的科技公司纷纷忍痛裁撤俄罗斯业务,甚至直接取消了当年的春招。笔者当时本已定好在一家原华为子品牌的智能手机公司实习,但可能商场如战场,情况变化太快,与我沟通的该公司HR直接失联了,后来我才听说她早就回国了。

当然,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随着欧美品牌的大量撤出,中国的一些家电、汽车、消费品企业跃跃欲试,希望能借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抢占俄罗斯市场。

疫情已是过去时

如果说年内,俄罗斯国内有着什么积极变化,我想最重要的可能就是疫情早已远去。记得在2021年夏季俄罗斯高校开始重新发放留学签证,但家中亲人担心国外的"躺平"抗疫模式,纷纷建议我不如将"在家留学"进行到底,反正研究生只剩最后一年。但我实在不忍心放弃学习了解俄罗斯外交政治的机会,于是咬着牙说即使打仗也要过去,谁料2022年春,此话竟一语成谶。

刚到莫斯科一个月,笔者不顾国产疫苗刚接种第二针后两个月,就接种了俄罗斯的卫星V疫苗。也许混打确实能极大提高体内抗体水平,在随后十个月的留学时间内,我竟然没有一次感染,但身边的同学老师中招的倒是不少。

来源:维基百科

从上图可以看出,俄罗斯一共经历了六波疫情高峰,因为奥密克戎毒株传染力极强,所以第五次高峰时,俄罗斯每日感染人数暴增至20万。当时,西方媒体对俄军陈兵边界众说纷纭,彭博社2月4日更是误报俄罗斯已经入侵乌克兰,后来还因此产生一个笑话"因疫情严重,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改为线上进行"。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疫情的严重。

但伴随着奥密克戎变种较低的致病性被摸清后,俄罗斯政府逐渐开始取消一系列防疫措施。今年3月15日,在第五波疫情尚未完全度过之际,莫斯科市政府就"迫不及待"地取消了公共交通的"强制口罩令"。更令笔者啼笑皆非的是,当时莫斯科地铁内还非常"体贴"地广播提醒乘客"强制口罩令"已经取消。如此急不可耐,可能是俄罗斯民众确实不太喜欢戴口罩。这里不得不说,俄罗斯从普通民众到政府,其健康观念和我国的确大不一样。

图为不戴口罩的两个莫斯科地铁工作人员铲除地面"保持社交距离"的警示贴纸 作者供图

时至今日,公共交通或超市、影院内戴口罩的人已非常罕见。但即便佩戴口罩上街,也并不会像谣传一样被当做病人另眼相看。如果不是偶尔在地铁看到墙上张贴着鼓励接种新冠疫苗的海报,很难发现现在的莫斯科与疫情前有何不同。

2022年的俄罗斯,不管是骤然爆发的战争冲突,还是悄然远去的新冠疫情,对几乎所有人而言,都充满着始料未及。俄罗斯人对战争的爆发充满了错愕,在二三月全俄爆发了多场反战游行,但随着时间推移,民众开始逐渐"接受"这一事实,一部分人开始思考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以及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不过,仍有一部分人坚持自己的立场,其中包括笔者同校的一位同学,他叫阿列克谢,也许是因为这场战争,他没有选择像很多同学那样尝试进入俄罗斯外交部工作,而是选择去国际红十字会。无论战争冲突以何种形式结束,几乎所有俄罗斯人都认为,本国与西方的关系已经永远的改变了,世界体系也不会恢复到从前。

对笔者本人来说,2021年赴俄本来只是想完成学业,却全程"目睹"了从2014年开始积聚、2021年升温、直至最后爆发的俄乌冲突。最后阶段,当我翻译普京的"开战前讲话"时,还认为战争会是一场短时间的局部冲突;而在这之后,短短十个月里我已经写了十几篇分析和评论,有趣的是甚至有多年不联系的同学通过公开信息联系到我,问文章中的"我"是不是就是我。

可是,我是如此由衷地希望,今年的欧亚局势没有给我提供这么多"素材"。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