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乙类乙管”疫苗、药物角逐下半场(2)

2022-12-28 09:22  北京商报

国家卫健委新冠疫情应对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新冠在早期发现时,由于对其病毒特性、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对生命对健康的危害等方面缺乏认识,并且不完全具备有效的抵抗能力,国家把它定为乙类传染病,实行甲类管理,有效地保障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在,一些关键情况发生了变化,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同时为了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更好地聚焦重点的防控领域和措施,更加科学地进行疫情防控,所以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条件已经具备。

"SARS的致死率在8.9%左右,新冠现在的致死率低于0.1%,现在科学界对新冠的生物学、流行病学等都有了更深的了解,从'乙类甲管'到'乙类乙管'体现了疫情防控的不断进步。"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新冠“乙类乙管”疫苗、药物角逐下半场

争夺"第四针"疫苗市场

疫苗接种在总体方案中被多次提及。今年12月14日,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的通知,并给出有关疫苗组合的方案。总体方案再次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动员力度,科学评估接种禁忌,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覆盖率,优先采取序贯加强免疫,努力做到"应接尽接"。在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基础上,在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中推动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第四针"也是各家企业的必争之地,在基础免疫市场饱和后,疫苗接种率放缓,包括康泰生物、康希诺在内的多家企业上半年业绩下滑。步入下半年,康希诺的吸入式疫苗、万泰生物的鼻喷疫苗以及丽珠集团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融合蛋白疫苗相继获批紧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