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里的全职儿女:父母每月给3000元工资,主动做饭弥补愧疚(3)

2022-12-13 13:16  今日头条

爸妈对我的支持无微不至。他们本来是做生意的,这两年暂停下来,每天在家照顾奶奶,陪伴着我。他们帮我把社保买了,家里做饭、家务乃至我买课买题的学习费用,全部由他们承包。尤其是母亲,为我做了很多。由于工作的关系,之前都是奶奶做饭,母亲不擅长做饭,但这两年她为我学了很多菜式,我在家要做的事情就是学习,到点了母亲喊我吃饭;甚至需要手洗的衣服也由母亲包揽;到了吃核桃的季节,母亲会弄来很多核桃,把壳一个个剥好,平时吃的水果也是削好了给我端来。

母亲给温怡剥好的核桃

相处的这三年,我对母亲的看法改变很多。小时候,母亲总是扮黑脸,我买衣服,选贵了都是爸爸掏钱,母亲总是不乐意。这些年在家,我发现妈妈是个非常细心的人,除了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照,对我情绪的体察也很敏锐。有时候爸爸没看出来我压力大,妈妈会偷偷告诉他,让爸爸找机会跟我聊天,安慰我、开导我。第一年考研的前几天,我突然情绪崩溃,在吃早饭时嚎啕大哭,爸妈告诉我:「只要努力了,考不考得上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认真努力的过程。」

所以我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己。眼见着年龄越来越大,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有了稳定的工作并开始向上走,我还没步入正轨。尤其是第二次考研的那年,看到邻居家小我几岁的妹妹上岸了,我会担心别人猜测我,「听说之前是当老师的,现在怎么天天呆在家呢?」

爸妈的支持无形中也会有点压力。当我周末和同学出去吃饭,他们觉得,「你现在应该很紧张地准备,又出去吃饭,又浪费了两个小时的时间。」第二次考研的这一年,我常常失眠,拿自己和同学对比,焦虑要是还考不上怎么办,愧对爸爸妈妈的支持。虽然失眠,但不管我睡得多晚,早上六七点我会强迫自己起床。我不想让我爸妈觉得我没有意志力,如果连早起都不行,可能会让他们觉得更没底吧。

第二次考研,我笔试过了线,面试阶段被刷下了。失望之余,我突然想,要不要试一下直接考编呢?我考研的初衷本来就是为了进编制,今年成都的幼儿园编制还可以让本科学历的人参与,为什么不抓紧机会试一下呢?我跟父母讲了这个决定,他们的态度是,只要我愿意考试,就会一直支持我。

温怡备考研究生时写的笔记

我计划先考事业编,等结果出来,如果没上再准备一次考研也不迟。过去两年为考研复习的知识在这时派上了用场。原定于四月举行的考试推迟到了六月,我统共复习了三个月,没想到最后一举上岸了。

爸妈非常高兴,能明显地看出他们快乐了许多。之前备考的两年,每当亲戚朋友问起我的近况,父母也会感到压力,只是不愿意让我知道。他们从来不问我「准备得如何」,当我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买了房子,他们也不跟我讨论这种事,他们知道提这些太遥远了,更会无形之中增加我的思想负担。现在我考上了编制,买房子付首付的事情他们也开始商议。

我能感觉到,爸妈可能因为之前那些年工作太忙,内心对我有些亏欠。亲戚里的姐姐妹妹都曾出去留学,回来找到了一份比较轻松工资也不错的工作,但我的家庭条件没有那么好,这两年父母支持我裸辞考试,可能是当作对我的弥补。虽然不能出国深造,但他们希望用他们的能力给我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现在回头去看,这三年给我的感觉错综复杂。三年很漫长,其中有关于选择的纠结,对未来的茫然,还有家人无条件支持我的幸运。

「上岸」后的这段日子,我和爸妈经常会一起散步,我妈也会在我房间聊到很晚,聊生活和家长里短,比如我爸爸什么时候又惹她生气了,吃了什么、买了什么,一度聊到我爸要打电话催她回房间她才回去。前段时间,爸爸的肩膀有点错位,去医院做理疗花了挺多钱,后来我考完试,他让我给他捶背,开玩笑说,「去外面按摩得花个两三百,你没他们专业,但也能缓解。」这大概就是陪伴的价值吧,他也觉得我在家陪着他们挺好的。我和爸妈是铁三角,谁和谁吵架了,都有第三个人从中调解缓和。

我很感激这三年,足够幸运才有机会做一次「全职儿女」。学生时期,我和父母不算是朝夕相处,那个时候他们忙于生意,早出晚归,甚至我去读大学,他们也没时间送我。未来等我工作确定下来,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家人呆在一块的时间也会变得很少。反而是这三年,每天三顿饭一家人都在一起吃,时常聊天,我觉得很值得珍惜。可能很多人小时候都想过,以后工作要离爸爸妈妈远一点,但其实,越感到他们在变老,越觉得时间的珍贵。(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