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份额受挤压 人员动荡 青云科技3.97亿元定增能否突出重围?(2)

2022-12-12 11:00  财联社

国内一家排名TOP5大型云厂商原市场部人士夏沫(化名)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云业务确实很难盈利,阿里云成立13年,今年才宣布首次盈利,这背后主要是头部公司实力太强了。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得不断进行技术研发投入,控制好成本优势,以及深厚客户关系加持,缺一不可。比如在信创云业务突飞猛进的天翼云,其背后是依托国资委背景背书及数百亿元的市场投入,拿了很多大单。"

青云科技亦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募投项目中,信创金融行业云建设项目和超级智算平台建设项目投入较大、且需4年实施期。而当前云计算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更新较快、产品迭代频繁,整体投资风险较高。

高管和员工不断离职

云计算国内发展10余年之后,在寡头效应越加显著、巨头集体围剿之下,青云科技等中小云业务厂商的生存境遇不容乐观。

在公有云领域,青云科技的云服务业务面临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资本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公有云行业规模效应突出,领先厂商通过降低产品报价、加强营销推广等多种手段,积极争取客户订单,着力抢占市场份额。

私有云领域,公司的云产品业务面临着新华三、深信服、VMware等大型企业竞争。面对高速成长的市场,新华三、深信服等竞争对手凭借既往其它产品所积累的品牌优势、销售渠道优势,能够更容易地获取客户,更快地提高销售业绩。

"青云科技的优势集中在私有云业务,早期做的还可以,但这两年开始走下坡路了。"北京一位不具姓名IT市场销售总监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青云科技跟华为云最开始做云业务范围一样。近几年,华为云转型挺进公有云业务,已经逐渐把私有云取消了,因为市场最大的'金主'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客户都集中在公有云领域。目前青云科技也在集中精力在布局金融业。

由其不佳的财报表现和紧张的资金情况带来连锁反应的是,自2021年起青云科技高层变动也甚为频繁。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青云科技自2021上市前夕至今,公司近一年共发布13次人事变动公告。其中包括7位高管相继离职,如公司核心技术骨干甘泉、副经理刘靓等公司高层,人员离职理由均为"个人原因"。

尽管很难知悉相关高管离职的真实原因,但业内人士分析称,薪酬、激励机制以及资金压力问题,或许是不少高管考虑的因素。

市场份额受挤压 人员动荡 青云科技3.97亿元定增能否突出重围?

市场份额受挤压 人员动荡 青云科技3.97亿元定增能否突出重围?

市场份额受挤压 人员动荡 青云科技3.97亿元定增能否突出重围?

对此,《科创板日报》记者多次致电致函公司,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公司任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