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靠营销出圈,势必要付出一笔不菲的营销费用。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卫龙推广及广告费用从3080万元上升至7870万元,三年间猛增2.5倍。其整体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也从8.31%上升至10.85%。
然而过度的营销也会迎来反噬,今年3月,有网友反映称,卫龙辣条包装在醒目位置印有的宣传词汇,被指存在低俗营销,打擦边球的行为,相关话题也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彼时,卫龙在其官方微博回复,对产品包装的版面文案内容引起的争议,深表歉意,并且决定停止争议文案包装的生产。
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卫龙开创了辣条行业,但却不是辣条的唯一代表。
辣味休闲食品行业呈现出高度分散状态。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零售额计,2021年前五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11.5%。其中卫龙是中国最大的辣味休闲食品企业,市场份额仅为6.2%。
另外,辣条品类缺少差异化竞争的保护壁垒,卫龙的市场份额正在被其他企业瓜分。三只松鼠早在2015年就上线了辣条品类,于2017年正式推出约辣系列,并且仅用了7个月时间就实现了480万份销量,目前已经拥有十余款辣条产品;2017年,盐津铺子在打造了辣条产品研发中心,2018年,盐津铺子辣条产品实现营收35.51万元,如今辣条已经成为盐津铺子发力的主要对象之一。老牌辣条企业麻辣王子今年1-9月的线上销售额已突破"亿"元大关。
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卫龙的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辣条是卫龙的核心产品,任何品牌都无法靠单一产品持续成长,即使是可口可乐也在不断适应消费者偏好,进行调整。"沈萌表示,"如果卫龙不能对产品进行持续的创新和提升,制造新的卖点,就很难保证持续增长。"
招股书表示,卫龙的产品主要分为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3大类别。其中,调味面制品,即辣条是卫龙最大的营收来源,2019年至2021年,调味面制品在卫龙总营收中占比均达到60%以上,2022年上半年占比将至59.3%。
卫龙也试图戒掉"辣条依赖症",早在2015年开始就推出了子品牌"卫来",主打点心和魔芋爽两款产品,而后还推出了什锦果蔬脆、辣条火锅等,然而就目前营收占比来看,收获并不算大。不过,魔芋爽已经有成为又一大单品的趋势,2022年上半年,魔芋爽所代表的蔬菜制品营收占总收入已经达到36.2%。
图源:卫龙官方微博
目前,整个休闲食品行业也正在发生趋势性变化,东兴证券在研报中称,之前靠大单品起家的公司,现在开始多品类发展,比如洽洽、甘源、劲仔这类之前在某个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希望借助之前大单品的品牌影响,带动相似品类的销售。
当市场份额进一步被占据,留给卫龙的时间或许并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