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美助理国务卿来华三天,是来谈合作还是“去风险”?他要解释三件事

2024-04-15 16:41  直新闻

陈冰:美助理国务卿来北京,要解释三件事

朔尔茨抵重庆,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左)在机场迎接。(法新社)

直新闻:德国总理朔尔茨今天抵达重庆,展开为期三天的访华旅程,他是来谈合作还是要"去风险"?

特约评论员 陈冰:朔尔茨从德国出发前,就明确这次访华的主题是"共同可持续行动",也就是继续推动中德合作,取长补短。他这次访华要花3天时间,走访重庆、上海、北京三个城市,可以说是"深度访问",显然不是来吵架的。

按照法国媒体的统计,朔尔茨出国访问从没有这么长时间,在中国花三天时间,足见他对这次访问的重视。另外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动态是,他这次带的三位政府部长,分别是农业部长、交通部长和环境部长,还有10多名著名企业的总裁,那么预示着他访华将侧重于农业、交通、环境领域,就不可避免地触及到中国的"新三样",也就是电动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而这又是中美、中欧激烈争吵的领域。

美国要对中国的"新三样"加以限制,欧盟正在考虑是不是要跟美国。欧盟正在对中国的"新三样"发起所谓的贸易调查。所以朔尔茨访华,对欧洲如何对待中国的"新三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欧盟的经济战略和走向,德国的发言权最大。他在出发前,还和法国总统马克龙谈到"重新平衡"中欧贸易,或者叫"再平衡",以提升欧洲的竞争力。

"再平衡",是欧盟提出所谓"去风险"策略后的又一个新词,有两种解释。

一是欧洲在"去风险"基础上,要进一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也就是要跟着美国对中国的"新三样"加以限制,加征关税,再平衡中欧贸易,欧洲对中国的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的确是高度依赖。这是欧盟和法国都持这观点;二是要按照市场规律,用对话竞争而非人为设限、强硬制裁的方式,来解决贸易争端,重新平衡中欧贸易。德国不少的企业和学者认为,应当看到"去风险"带来的新风险,"去风险"还应包括减少欧洲对美国的依赖,特别是俄乌军事冲突打到乌克兰很难获胜的当下,要考虑乌战后欧洲的经济出路。

说到"新三样",德国的学者指出,我们要追求物美价廉,那就不能抱怨对中国有依赖性。如果要降低欧洲企业的成本,就应该按市场规律进行自由贸易,而不该禁限中国产品。如果要实现欧洲气候变暖的治理目标,那就不能人为限制中国再生能源出口。中国也在致力于建设一个强大的市场,那么这个市场上是不是也有欧洲企业的机会?让中国开放市场,让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得到平等待遇,才是政府应当用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