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句话叫"和而不同",这是一个方向性的把握,就是我们在目标上不要指望经过一些谈判或磨合、斗争,我们就一定会完全走到一起。好像中美就真的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之间处在不同的国情,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宗教、种族,不同的文明背景之下,我们只能本着"和而不同"的理念,争取求同存异。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最后一句话是"锲而不舍",就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困难,我们都要锲而不舍,保持充分的韧性和耐心,坚韧不拔地一直往前走。
直新闻:"5·20"快到了,您对赖清德最近的表态及台海整体局势走向有什么看法?
特约评论员 庚欣:赖清德最近在和美国代表团会见时,表明了一个相对温和的态度。这可以看作是他对"5·20"就任的一个事前表态。当然,这不仅是说给美国人听,也是说给所有人听的。大家当然会"听其言观其行"。
赖清德这个态度、包括台海局势整体走势,都是基于目前的三大现实形势背景的。
第一是今年年初台湾选举呈现了岛内60%以上选民要求"下架民进党",反对"台独"制造"动荡"的基本民意诉求。而且在立法院等形成了民进党"朝小野大"的跛脚式政治格局。这是岛内的基本形势背景。
第二是在两岸之间早已形成的,由大陆方面全面掌控台海局势的主动权、主导权和塑造权的基本政治格局。伴随民进党的"弱势执政"和大陆方面"硬的更硬、软的更软"的积极作为,两岸之间的这种力量关系对比更显突出。
第三是中美关系正在"止跌企稳"。尽管有美国大选的负面影响,但中美"不冲突"、"以和为贵"正在成为中美双方第一位的共识。如果说中美的"相互认知"是第一粒纽扣,那么这个"第一粒纽扣"里边的第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中美"不冲突",美国所谓"建立护栏"也是这个意思。而这里所说的"不冲突"或"以和为贵"的最重要表现,首先是台湾。因为在其他问题上,中美之间都不大可能发生重大的冲突风险。只有台湾问题,可能会成为中美摊牌的一条红线。所以,中美走向缓和,是台海局势的大背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赖清德做出这样的表态就不足为奇了。其实,有关台海的局势,在选前我就曾经预测,即使非绿阵营胜出,由于中美大环境等复杂因素的制约,两岸关系也不一定就那么乐观,就一定能够马上走上全面缓和、和平统一的轨道。如果绿营继续执政,同样也是因为中美在走向"止跌企稳",以及岛内"朝小野大"政治结构及两岸关系的有效制约,无论赖清德还是谁,也都跳不出台海虽有动荡但有惊无险的现有格局。
我把这个格局的特点概括为三个"基本维系":
一是依然会维系在岛内"台独不得人心"、绿营"朝小野大"、两岸共属一个中国的基本事实;二是依然会维系两岸关系虽有动荡但坚持和平发展、融合发展、遏制"台独"的基本格局;三是依然会维系中美涉台事务"风波"不断,但中方始终掌握着台海局势主导权、主动权、塑造权的基本关系框架。一些"台独"分子和外来势力的干扰、破坏,改变不了这三个"基本维系"的框架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