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 牢记:1不开、2不买、3要出、4不吃

2024-07-15 10:02  头条

今日,2024年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十,恰逢"入伏"之时,正是三伏天开始第一天。古人云:"三伏天,热如汤",入伏之日,阴气受阳气所迫而蛰伏于地下,天气愈加炎热。"农历六月初十为'收日',也是'凶日',今日入伏,更需注意养生。"尤其对中老年人来说,须忌冰冷食物,以防损伤阳气,古谚有云:"夏养三伏",切莫贪凉,注意平安度过三伏天。

什么是三伏天?为何今年7月15日入伏?

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阶段,初伏和末伏各为10天,而中伏则根据年份不同,有10天或20天两种情况。古人云:"夏至三庚便数伏",意即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入伏。今年7月15日正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故此日为入伏。

若夏至到立秋之间有四个庚日,中伏则为10天;若有五个庚日,中伏则为20天,因此三伏天总长度可能为30天或40天。唐代张守节在其著作中提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公元前677年)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此记载指出三伏天起源于秦德公时期,并解释了"伏"字含义,即隐伏避盛暑。

《汉书·郊祀志注》中亦有记载:"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说明了"伏"因阴气将起,但被盛夏阳光所迫而藏伏,故名三伏天。古谚有云:"三伏不出,暑气消除",三伏天期间,宜注意避暑养生。

三伏天因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增加,常有对流天气,雷暴雨频繁,这种高温高湿气候,却为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生长环境。

"入伏晴了空,旱到立秋后。"三伏期间晴空,虽有助于农事,却也可能带来旱情。

"不怕伏头淋,就怕伏头晴",指出伏天里降雨对作物生长重要性。

"伏里多雨,囤里多米",强调了三伏天多雨有利于农作物丰收。

三伏天虽是夏季农闲,却对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

今年入伏还有啥说法?

2024年7月15日,今日入伏,恰逢农历六月初十,按照干支纪年来说,入伏当天也是一个辛未月、庚辰日。古人有云:"入伏收敛,静以养神。"今天亦为"收日",在旧历中有着收敛之意,被视为"黑道凶日"。"三伏天到来,不仅是夏季最炎热开始,亦是保养身心关键时期。"

三伏天,又称"伏王",古人云:"伏天养生,须防暑避湿。"中老年人在此时尤应多加注意,谨防暑热侵袭。旧时传言:"伏天不宜劳作,休养生息为上。"这段时间内,老人们更需多饮水,少出门,以避酷暑。

正所谓"天道酬勤,养生贵在坚持。"入伏之后,天热湿重,平安度过三伏尤为重要。古人强调:"三伏养生,静心安神。"在这炎热日子里,中老年人更应注意身体变化,适当调节生活方式,确保健康。

今日7月15日入伏是"凶日",因此,提醒中老年人:1不开、2不买、3要出、4不吃。

1不开:不开快车。

入伏这天是"收日",还赶上"天马日"。这一收一动的,搁谁谁不迷糊?所以啊,明天出门可得悠着点,开车慢慢吞吞的,就当是给自己放个小长假。反正现在油价那么贵,开慢点还能省钱呢!

2不买:不买车。

农历六月初十不建议买车。在古人的观念里,凶日不宜添置马车之类的交通工具,到了现代,讲究的是这天不买汽车。

刚入三伏,天气炎热,人们心情烦躁,容易出现冲动消费的行为,做出不理智的决定,这个时候买车因为三伏高温无风的天气,会使车内甲醛无法及时的排出去,不利于人体健康。

老人们常说:"三伏天买车,如买火炉归",新车入手本是件喜事,但伏天车内如蒸笼,座椅烫人,即使开空调也难挡热浪,更何况,出门试驾,办理手续,无一不是汗流浃背的体验。这种高温天气还可能会影响车辆的性能和寿命。

所以不建议大家在今日买车,也是为了自身健康和车的保养,希望大家理性购车,有个开心的购物体验!

3要出:要出汗。

农历六月初十要适当的出汗。古人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三伏天,人体阳气旺盛,正是排汗排毒最佳时期,这个时候适量的出汗有利于排出体内的湿气和毒素,增强体质。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这个时候,我们要适当的运动,让身体达到微微出汗的效果,大家不妨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慢跑等轻度运动,让身体自然出汗。另外也不建议大家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最好关掉空调,及时的开窗通风。

4不吃:不吃冷凉食品、不吃油腻或油炸食品。

不吃冷凉食品

2024年7月15日,今日入伏,农历六月初十亦为"收日"。古人云:"伏天饮食宜温热,避寒凉。"三伏天酷暑难耐,冷凉食品虽能一时解暑,却会损害脾胃,影响中老年人消化功能。尤其在此时,更应谨慎选择饮食,以保身体康健。

《黄帝内经》有云:"脾胃者,气血生化之源。"中老年人体质较弱,冷凉食品易致寒气入侵,引发食欲不振、呕吐等不适。古人言:"夏日避凉,养胃为先。"入伏之际,养护脾胃尤为重要,应以温热饮食为主,避免寒凉之物。

俗话说:"病从口入,寒从口出。"冷凉食品不仅在夏日损伤脾胃,还会在秋冬季节降低抵抗力,容易患病。古诗有云:"夏月慎食冰,秋冬免病侵。"今日入伏,中老年人宜多食清淡温热之物,保持脾胃健康,平安度过三伏天。

不吃油腻或油炸食品

今日入伏,农历六月初十,亦为"收日"。街头巷尾小吃摊林立,油炸食品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然古人云:"饮食宜节,勿贪口腹。"三伏天,油腻食物虽美味,却对中老年人健康不利。脂肪含量高,易致上火,增富贵病风险,不宜多食。

《黄帝内经》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伏天炎热,油炸食品更易加重体内湿热,引起消化不良。古诗有云:"清淡养身,避腻防病。"中老年人应当选择清淡饮食,以保身体轻松,避免油腻之物对健康伤害。这样才能顺应天时,保持身体康健。

俗话说:"病从口入。"油炸食品虽香,然伏天不宜多食。古人言:"清淡调和,养身之道。"入伏之日,切记避开油腻食物,选清淡之餐,养护脾胃,平安度过三伏天。保持饮食清淡,是中老年人健康度夏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