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国拒签和会公报,乌总统落寞!菲3天2动作,中国2新动作有用意

2024-06-18 10:10  头条

近日,在瑞士卢塞恩举行的乌克兰和平峰会,本应成为化解冲突的重要契机,却意外地折射出了国际社会在这一问题上的深层分歧。这场汇聚了92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的高级别会议,原本被寄予厚望,却因一系列意外事件而备受争议,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和平进程的深度思考。

会议期间,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等重量级人物的提前离场,无疑给峰会蒙上了一层阴影。哈里斯虽然宣布了一项15亿美元的对乌克兰人道主义援助计划,但她在峰会现场停留不到24小时就匆匆离开,引发了外界对美国态度的质疑。

朔尔茨和岸田的提前离场同样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这不禁让人思考: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各国领导人是否真正将乌克兰问题视为首要议题?

更令人瞩目的是,在与会的92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3个拒绝签署最终的联合公报。这些国家包括金砖五国中的巴西、印度、南非,以及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重要国家。这一情况凸显了国际社会在乌克兰问题上存在的严重分歧。

联合公报中涉及的一些要求,如将扎波罗热核电站交还乌克兰控制、确保黑海和亚速海港口完全开放等,显然未能得到所有与会方的认同。

这种分歧不仅反映了各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不同立场,也暴露了在寻求和平解决方案时面临的复杂挑战。一些国家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某些条款持保留态度;另一些国家则可能认为,没有俄罗斯参与的和平讨论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俄罗斯的缺席成为本次峰会的另一个焦点。作为冲突的直接当事方,俄罗斯并未被邀请参加此次峰会。多个与会国家的代表,包括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都指出了这一"明显缺席"可能带来的局限性。他们认为,如果俄罗斯能够出席,会议可能会更加富有成果。克里姆林宫此前就曾评论称,在没有莫斯科参与的情况下寻求解决乌克兰冲突的方案是不合逻辑的。

中国作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其缺席同样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解释了中方不参加此次峰会的原因,强调峰会应当具备"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对所有和平方案进行公平讨论"这三个重要的要素。这反映了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支持和平解决危机,但同时也强调解决方案必须得到冲突双方的认可,并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峰会上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他表示,签署国将就公报中提到的问题分组开展下一步工作,并强调准备工作需要迅速进行。然而,考虑到部分重要国家的缺席和拒绝签署,这一进程可能面临更多挑战。

这次峰会的结果引发了人们对国际社会在解决复杂地缘政治问题时能力的质疑。它暴露了在当前国际格局下,即使面对威胁全球稳定的重大冲突,各国也难以达成共识。这种情况不仅反映了各国利益的复杂性,也凸显了现有国际机制在处理此类问题时的局限性。

尽管存在种种困难,这次峰会仍然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对话平台。它让各方有机会直接交流,了解彼此的立场和关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即使没有立即产生具体成果,也为未来的和平进程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和平的追求从未如此艰难,但也从未如此重要。尽管道路曲折,但国际社会必须继续努力,为乌克兰人民和整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不懈奋斗。这不仅关乎乌克兰的未来,也关乎整个国际秩序的走向。只有通过持续的对话、互相理解和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最终实现持久和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