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眼镜”火的第一人,他有啥魔力?桂海潮中学老师揭秘其成长足迹(2)

2023-10-31 13:48     环球人物

"理想"

网上流传着一个故事:以桂海潮的高考成绩完全可以报考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但他毫不犹豫地填写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为此,班主任还拉上桂海潮的父母,一起劝他修改志愿。志愿填报的截止时间是次日0点,他们一直聊到了当天晚上11点多,桂海潮未妥协。

故事中有夸张的成分,但有一些情节是真的。2005年,桂海潮以670多分的高考成绩成为施甸理科状元,其中理综成绩为275分。清华大学当年在云南省的本科调档线为681分,北京大学的调档线稍低。据钱国庆老师回忆,桂海潮的高考成绩可以报考北京大学,但只能报考个别专业,如医学部。

尽管如此,那时"清北"在全县人的认知中,有着完全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意义。考上"清北"所承载的,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招生噱头,是一个家族的扬眉吐气。

杨继泽回忆,他和桂海潮上高二时,学校特意邀请从施甸一中毕业的"清北"学子回校演讲,鼓励同学们向"清北"冲击。"我们那时候,除了'清北'以外,对其他985、211高校了解很少,一说起好学校,那就是清华和北大。高考报志愿时也只有一本参考书,是学校发的指导手册,里面很多学校和专业都没有听过。"杨继泽说。

聊起从施甸一中毕业的"清北"学子,老师们语气里也满是骄傲,直到现在,他们还清楚地记得这几名学生的名字。"我们出去参加研讨会、教师培训,一说起我是施甸一中的,培养过'清北'的学生,说话都是硬气的。"钱国庆老师笑道。

当我们了解了这些时代背景,再来看桂海潮的报考,才能理解他的选择是何等可贵,那是对理想的坚持,纯粹的、一往无前的、毫无功利色彩的坚持。

正像桂海潮的高中物理老师段必星告诉环球人物记者的,即使不报考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桂海潮当时还可以报考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在当地人认知中知名度更高的学校,"但桂海潮报考了北航,是2005年北航在云南省录取的理科最高分"。

·桂海潮(五排左五)的高中毕业合影。

为什么是北航?当时老师们有点费解,但也循着他的成长足迹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一个明显的答案是,桂海潮对数学和物理更感兴趣,而这两个科目都和航天领域关系密切。段必星老师回忆,桂海潮在物理课堂上很活泼:"教室里有七八十人,他总是第一个回答问题,有时候回答错了,也不怕,大家会一起笑起来。这样一来,他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

在中国空间站里,和地面连线时,桂海潮完整地讲述了这个人生理想,关于它是如何引导了他的高考志愿选择和后面的每一步选择。他说,自己的飞天梦可以追溯到高二时。那是2003年,校园广播里传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消息,"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和载人航天的梦想,强烈地拨动了他的心弦。

段必星和钱国庆回忆,当桂海潮确定了填报北航后,年级的某位老师联系上北航招生办,基本上确认了以桂海潮的成绩报考北航,可以选择任何想学的专业。老师们心里踏实了。

归根究底,钱国庆老师认为,杨利伟"飞天"带给桂海潮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时代氛围。"有家国情怀,学生喜欢报考军队院校或者和国家发展相关的专业。特别是那些年,学生中报考南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炮(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指挥学院)的也有不少,回来后告诉老师,以后要专门搞国家需要的科技研究。学生自豪,我们也都好自豪!"

2005年夏天,桂海潮走出小镇,来到首都北京,入读北航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此后相继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14年后,桂海潮又前往加拿大约克大学和瑞尔森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复杂航天器的姿态轨道一体化控制技术、小天体探测和航天器运动高精度估计技术。2017年,桂海潮毫不犹豫地回国,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从2018年开始,32岁的桂海潮担任博士生导师。

如果按照近来引起热议的《金榜题名之后》一书中提出的模型,大学生组织生活模式可以分为"目标掌控"型和"直觉依赖"型--前者多来自教育背景良好的家庭,了解大学的规则,职业目标清晰,行动明确;而后者则无意识地陷入无目标状态,主要依靠直觉和旧有习惯来组织大学生活。

那么,来自小镇的桂海潮,进入大学后的每一步都在打破他此前的经验,也在打破世俗的成见。

"他选择北航,然后读博,去留学,回国任教,成为航天员,每一步都是我们想象的天花板,又都是他的必然。"张碧露说。

"大隐隐于市"

因为桂海潮的"飞天"消息,他的高中同学群炸开了锅。

"群里热闹了3天以上。人人都在想,果然是他!"段锐给环球人物记者看群里的发言,在此之前,上一条群里的消息是2022年6月10日发的,隔了近一年。

在沸腾的讨论声和祝福声中,桂海潮回复大家:"感谢各位老同学的关心和鼓励!多年不见大家,经常怀念在施甸中学读书的时光,怀念与大家的相处与友谊!……烦请不要扩散我的黑照片、黑历史。"

·桂海潮在高中微信群的回复。

文字的最后,桂海潮附上了一个捂脸笑的微信表情。"他那是在开玩笑,他哪有什么黑历史可以挖。"段锐说:"他是那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一直没有怎么变。"

段锐想起大一寒假聚餐时,桂海潮也参加了。其他同学讲话时,桂海潮就在旁边静静地听着,偶尔讲两句,很少主动发起什么话题。"他不是社交场合的焦点,但也绝不会让人觉得冷峻或者格格不入,反而是身上散发出的气质愈发沉稳了。"

杨永静老师上一次见桂海潮是2019年。在镇里的路上,两人偶遇,桂海潮就到杨永静家里聊了一会儿自己这些年的发展和目标。"他已经是博导了,也在培育学生了。但他在我这个乡村教师面前,依然是学生对老师的态度,说话也是一口地道的姚关腔,乡音未改,我当时心里很感动。"

张碧讲起一个花絮,几年前,桂海潮结婚,回镇上办了一场婚礼。婚礼仪式就是按照当地习俗,现场杀猪,在家门口摆席。

"第一天'搭棚',请邻居、亲戚和帮忙的人吃;第二天'正客',正式接待客人;第三天主要是答谢亲邻和帮忙的人,那些做多了的好菜还会分给大家带走。我们都觉得,他虽然出去了这么多年,和他相处还是很自如的。"

热闹过后,段锐所在的高中同学微信群终于安静了下来。张碧露也说,媒体采访的高峰期就3个--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名单公布时、神舟十六号飞船飞天时,以及现在神舟十六号飞船返程时。

热闹终归于平静,这是桂海潮所面对的日常。

桂海潮的微信头像背景是一条公路,这条公路被称为"最孤独的公路"。他立在背景前,双手插兜,咧嘴笑着,褪去了年少时的拘谨和青涩。

这让人想起很多科研工作者表述过的一句话:科研这条孤独的路,需要一颗强大的心。三观端正、性情平和的桂海潮,用一颗强大的心,走进了茫茫太空,和宇宙里亿万颗星的光芒对视。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