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台湾面临的选择就是,要么"一国两制",要么就等着"一国一制"。我觉得台湾百姓一定要弄清楚、理解他们的现实究竟是什么?有什么选择?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道理给他讲清楚:要不然"一国两制",要不然"一国一制"。台湾和美国的想法改变不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
中美关系的重点,是帮美国人打消自己的两个噩梦
观察者网:在您看来,美国为何在乌克兰和以色列局势陷入被动的情况下,进一步利用日本和菲律宾刺激、挑动我国周围的潜在冲突?
高志凯:对于这个问题,我首先想要谈一下日本的情况。日本现在还受到"和平宪法"的束缚,不能拥有军队也不能在国土之外执行作战活动。因此,他们想借助台海问题摆脱"和平宪法"。
所以我们需要和其他国家一起大声疾呼,日本是战败国,当时日本也做出过承诺,通过了"和平宪法"。所以日本在法理上,就不能以"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为由,和美国人一起干预台海。日本破坏和违反"和平宪法"必有后果,这不是日本想改就改,想推翻1945年无条件投降就可以推翻的。现在我们需要坚决地给日本划红线,尽快采取行动,不能等它真的改变宪法,那就为时已晚。
对于美国来说,无论是台海还是南海,美国已经把中国定义为美国的敌人,因为我们是美国两个噩梦合二为一的具象化。
首先美国十分担心中国在经济方面超过美国,事实上中国已经在经济的一些具体方面超越了美国,比如汽车、造船、钢铁等多方面。2021年央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道: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包括汽车、电脑在内的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而且从现在看,中国经济早晚超越美国,美国著名企业家马斯克预测,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经济将两倍于美国。所以美国现在总是担心中国赶超美国。
第二个噩梦是,美国担心中国一旦经济超越美国,就会把自身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强加给美国,也会将美国从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央逼走,让他变成一个二流国家。这种噩梦让他无法忍受。
有人说,中美必有一战,并且引用"修昔底德陷阱"来形容中美关系,但是"修昔底德陷阱"并没有将核武器因素纳入考量。现有的人类经验表明,两个核大国之间开战的可能性很低,所以我们不能将常规武器时代的战争逻辑运用于两个核大国之上。
经济兴衰有其规律,都很正常,世界之大能同时容纳成功的美国和成功的中国,犯不着这么斤斤计较。中国不会将自己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强加到美国头上,因为中国奉行所有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一视同仁。
所以我觉得我们中美关系的重点就是要帮美国人打消自己的两个噩梦,如果美国成天作噩梦,那么就很有可能最终与中国打一仗,试图击败中国。
试想如果中美真打仗,很有可能会导致相互毁灭。中美相互毁灭之后,全人类会好到哪去?所以我一直说,中美之间要谈和平、相互尊重。中国的成功不应该建立在美国的衰败之上,但是美国的成功也不应该建立中国的解体之上。
所以中美双方应该更有智慧,更成熟地看待各自的道路,互不干涉,方为上策。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涉"封口费案"被判有罪 图自星岛日报
观察者网:下一阶段,美国方面将于今年底迎来大选,传统上看,大选季候选人的相关言行无疑将进一步伤及中美现在已经略显脆弱的关系。您如何看2024年大选对中美关系的潜在冲击?
高志凯:2024年大选季中美关系肯定都会越来越吃紧。不论是拜登还是特朗普,下届总统任期,中美关系都会经历惊涛骇浪甚至地动山摇,所以我们要做好准备。但是我有一个信念,从中长期看,我们应该对中美关系持有信心。
因为可能在2030或者2035年的时候,美国人一觉醒来,会发现不管利用什么统计方法,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美国。但是那时美国的天没塌下来,太阳还是从东方升起,美国人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也没有被中国强行改变。到那时,我估计美国人会醒悟过来,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中国并不希望把自己的道路强加在美国身上。
我始终对中美具有高度竞争性的说法存在高度怀疑。中美到底竞争什么?经济发展是存在周期的,技术竞争不是因为单纯的中美竞争,而是美国要剥夺中国技术上发展的权利,而我们中国当然要发展自己的技术了。而且我不相信中国道路和发展模式适用于美国,美国学不会,也不会学,所以各自有各自的道路。
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我们应该对中美关系中长期的前景有足够的信心。但是它有个前提条件,就是我们中国应该一鼓作气,让美国人不可置疑地认识到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美国。
我一直说中国总是担心我们的朋友不够多,美国老是担心他的敌人不够多。最近几年美国老是把中国当作他的敌人,所以错不在于我们,而在于美国。
观察者网:眼下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持续不断,近日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有一段表述,认为"美国采取的最新举措是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我想说,19世纪的中国清朝也是这样的。当时的结果是它坚持闭关锁国,其地位在几十年里一落千丈。这是拒绝接触世界的危险之处。如果你说不,躲在高墙后面,征收100%关税,你会变得非常虚弱。但这是美国正在经历的阶段。"您如何评价这一言论?
高志凯:我对于新加坡这位前高官发表的言论绝对支持,它反映出新加坡对于历史的了解和对于现状的判断都非常准确。
允许我说一句话,美国人老说要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加收关税,但是事实上这些关税都是美国的进口商和老百姓来付,是美国政府对美国老百姓加收的一个税项。大家都知道美国的通胀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美国对华商品加收关税。加收关税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通货膨胀、恶化经济。
第二,中国出口到美国产品一般有三条路线:中国企业直销美国、美资从中国企业购买到美国去,以及从日本、东南亚等国转口贸易到美国。美国对这些中国商品施加关税,不仅是害了中美贸易,更是害了美国的消费者。
现在美国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电动汽车征税100%,是错上加错。过去一百年中,美国油车一直是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后来被德国、日本反超。
而现在看来,电动汽车是未来的技术,油车是过去的技术,而且有害环境。电车是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能够摆脱人类对于是有的依赖,同时电动车可以和人工智能无缝对接,并且将其放入数字经济的整体环境中。
而且如果想通过100%的关税阻止中国电动汽车进入美国,那么从哲学的角度,受到损失最大的恰恰是美国的汽车工业。美国汽车工业抱残守缺,一直抱住油车苟延残喘,就像当年柯达抱着胶片不放,而当数字相机浪潮冲击到来的时候,胶片的市场就迅速萎缩,柯达最终破产。
所以对于美国的汽车行业来说,越早转向而不是抵制中国电动汽车出口越好。因为这个转变迟早要来,起步越晚优势越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后再转变就来不及了。而且,电动车背后是一个整体的生态,包括电池、软件、人工智能等等,都是需要日积月累。而且电动车迭代速度快,一年的发展相当于之前5-10年的发展。现在美国为了自己以后的汽车发展,我认为中美应该坐下来谈。
前总统特朗普有个提议我觉得很有意思,他说美国不应该打压中国的电动车,应该打开国门让中国的电动车到美国去开厂,创造就业机会,帮助美国实现电动车转向。
不管怎么说,这次美国调高关税到100%,已经再一次违反了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违反了WTO的多项规定,而且这种阻碍了美国油车向电动车转变的举动最终吃亏的是美国。
观察者网:回到此次香会,中美两国军事高官的互动也成为关注重点。结合现在中美关系,您预计此次会议两国军事高层互动会对两军之后的关系产生多大影响?
高志凯:5月31日香会开幕当天,我国新任国防部长董军就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举行会谈。这是中美防长自2022年11月以来首次面对面会晤;会晤持续时长75分钟,比预计的要长一些。这对于中美两国都是一个大好事。
如果美国要霸凌我们、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当然我们就不愿意和他接触了,也不愿意一方面接受美国的打压,另一方面又和美国会谈了。何必呢?如果美国能摆正态度,在基本问题上能够沟通清楚,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那么中美两国、中美两军多走动对谁都好,尤其是两国军队多沟通更好。
中国国防部长董军出席香格里拉对话会 图自央视新闻
观察者网:现在各地区大国都在追求"战略自主",书写自己的历史,而不是将自己的历史编入西方中心主义历史的一部分,这会对以往由欧美主导的国际秩序带来哪些改变?我们又该如何走出当下由巴以冲突、俄乌冲突这样的地区冲突带来的全球秩序动荡?
高志凯:我认为现在世界有几个比较重大的转变,第一是全球已经从和平年代向战争与和平并存转变。不仅仅是现在的巴以冲突和俄乌战争,而且在于巴以冲突可能会扩大规模,外溢到其他国家从而演化成特大型国家之间的军事冲突。所以,战争与和平变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同时,现在的世界已经不再是单极世界。事实上,在1945年二战废墟上建立的国际秩序就不止一个单极世界,而是一个力量平衡的世界;但是很不幸,那个世界演变成了冷战,让全世界几十年处于核浩劫的边缘。
冷战结束后,美国人就称其为"单极时刻",很多国家不想同意也同意了。"911"之后,美国就不断炫耀武力,全球打仗,试图将自己的国家利益最大化,实现绝对安全。但是现在单极世界不复存在,世界又回到了多极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中国是一个极。俄罗斯也认为自己是一个极,它认为它可以打烂现在的国际秩序,创造一个新秩序。
美国人并不想承认这个事情,近几年一直拉帮结派准备战争,还试图把他的盟友绑上战车,比如试图联合英国给澳大利亚出售潜艇,搞四方联盟等等。美国还打算把武器卖给中国台湾地区,挑动战争风云。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该很清楚地认识到,虽然我们生活在多极世界,但最重大的任务就是推动和平,反对战争。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到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发展。人工智能可以做到24小时无限的汲取人类知识,利用无限的算力将其生成新的知识。从长期看,人工智能和人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会难以跟上。
所以,现在各国应该将关注重点放在合作并且管理人工智能的发展,让人工智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只有通过针对人类似工智能管理之类的全球性协作,而不是准备战争,才能走出这个全球秩序动荡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