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走到哪一步?
自动驾驶要上路,政策需先行。
在当下,一辆无人驾驶网约车从产线驶向道路,获得全无人驾驶牌照,至少需要三步。
此前小马智行政府事务部总监黄涵韬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首先,企业需向当地智能网联汽车推进工作小组提交自动驾驶车辆测试申请,审核通过后获得初步测试结果。
随后是单个车辆至少1500公里的各类道路安全测试。通过后,车辆将被允许载人进行测试。在走完至少单个车辆5000公里数后,如果最终评估通过,公司可在指定区域内进行自动驾驶车辆的商业化运营。每跨过一步,对企业来说都需要不小的资源投入。
在我国,无人驾驶发展技术、推动商业化运营发展离不开政策布局和助推。
近日,《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对外征求意见,拟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
"这是行业的重要节点。"小马智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是首都,同时也是积极发展自动驾驶落地的城市。这一层级的制度创新不仅将有助于北京全市自动驾驶产业健全发展,更能够为全国各省及城市打造立法和制度范本。
"自动驾驶涉及的监管部门众多,例如交通、公安、经信、网信部门,如何进行协调是落地进程中被业界广泛关注的难点。"世辉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合规部负责人王新锐认为,《征求意见稿》明确"建立自动驾驶汽车联合工作机制",能够更好地协调不同部门,防止由于"不确定性的叠加"导致产业发展被阻碍。
事实上,北京早在2020年就设立了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2022年12月,全无人驾驶汽车第一次在北京亦庄上路;第二年3月,无人驾驶车辆面向市民开放提供打车服务,当年7月开始商业化收费试点。今年, 随着自动驾驶路段从亦庄一路开辟到大兴机场、北京南站,无人驾驶网约车接车、接机成为现实。
北京之外也有不少动态。在商业化运营层面,公开消息显示,截至今年7月,北上广深均已向萝卜快跑、小马智行等企业发布全无人载客许可。
2023年年底发布的《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明确了自动驾驶汽车规范化运营的相关标准。上海在近期发布的《深化推动新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则明确提到要开展智能出租车、智能公交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
同样在本月,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提出要加大对试点城市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试点工作的跟踪问效,20个城市(联合体)榜上有名。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整理
总的来说,监管政策正在不断完备、实际测试愈发充分,"但新的问题也会浮现,例如,现在很多人开始讨论大规模部署自动驾驶会对人类驾驶员的替代。"王新锐表示。
创造新业态、新场景
"目前自动驾驶还处于商业化试点和技术验证阶段,安全仍是待解的难题。"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高峰、危险路段,自动驾驶汽车仍多设有安全员,而在简单路段也设有远端的安全员。"人这个角色并不会马上消失。"
汽车上路后,自动驾驶的通行规则也需要明确,且通行规则需要同时适应当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的情况。
一个事实是,相比人类司机,人们普遍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不过,我们期待自动驾驶100%不出事故不现实。"顾大松表示,目前国内对自动驾驶技术安全提升的可接受目标,没有一个共识标准,也导致当前人们很难对自动驾驶汽车建立起信任。
7月7日下午,有武汉网友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称百度旗下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武汉街头与行人相撞。
这个事实在次日得到了百度相关负责人对媒体的确认。据报道,武汉经开区管委会回应称:"确认涉诉车辆为自动驾驶测试车,正在调试中。开发区交通大队将定期与公司负责人沟通和反映问题,确保道路安全。"
安全评估和认证问题的解决,或许越快越好。"《征求意见稿》采取每年定期对自动驾驶汽车创新活动整体情况进行评估,形成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开,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顾大松指出。
图源:图虫创意。
在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郭涛看来,出租车和无人驾驶出租车之间的关系既会有竞争也会有合作。短期内,无人驾驶出租车可能会对传统出租车产生一定的冲击,但从长远来看,二者可以共同发展,实现互补。"比如,在高峰时段或特定区域,无人驾驶出租车可以定点提供服务,减轻传统出租车的压力。"
顾大松认为,无论是担忧还是希冀,完全将目光聚焦在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租载客场景并非明智之举,还有许多新场景、新业态值得讨论。"目前自动驾驶领域商业化走在最前面的是低速无人装备,在物流配送行业的应用相对成熟。"
北京的《征求意见稿》还提出了汽车租赁这一场景。顾大松认为,"征求意见稿实际上为自动驾驶的落地场景提出了更多种可能。"
而实际上,上述深圳网约车司机也无奈地表示,"其实都可以预料到那一天的到来(自动驾驶的逐步落地),就是政策推进的快和慢,还有技术成熟的程度。"
而对于他们而言可能是需要找到一份不容易被替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