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2名初中生因脑膜炎先后去世 家长:几小时人就没了(3)

2024-07-04 14:04  央视网综合

经核实,6月25日晚上,严某某家长打电话反映孩子回家后有吸冷现象,并询问学校是否组织活动。经学校核实,当天按正常课程上课,未安排课外活动,同时了解到,当天下午放学后,学生严某某和7名同学自发到盖排巷篮球场打篮球。6月26日早上,家长打电话反映孩子状态不太好,向班主任请病假,中午,家长打电话告知班主任,孩子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得知情况后,区教育局会同区疾控中心,立即派工作人员前往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了解情况,医院提供住院病案显示主要诊断为暴发性紫癜(病历显示该学生曾于7年前患过"过敏性紫癜")。6月27日上午,区疾控中心接到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反馈"严某某脑膜炎奈瑟菌血培养阳性"。区疾控中心立即报告省、市疾控中心,省市区三级疾控中心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湟中区第一中学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对严某某密接人群91人中的89人进行采样(其爷爷奶奶2人拒绝采样,但已落实居家健康监测、预防性服药措施),7月2日市疾控中心反馈,采样人员检测结果均无异常。

病例1与病例2关联情况:流行性脑膜炎属于乙类传染病,潜伏期为1-7天,6月5日,病例1出现症状死亡后,其所在学校在省市区疾控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6月8日,病例2咽拭子采样结果为阴性,至6月25日病例2出现症状,两个病例间隔跨度为20天。

【注释:流行性脑膜炎属于乙类传染病,潜伏期1-7日,一般2-3日。带菌者和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隐形感染率高,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可高达50%以上。脑膜炎奈瑟菌存在于感染者的鼻咽部,人群普遍易感,仅约1%感染者发病。脑膜炎奈瑟菌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直接传播,病菌侵入鼻咽部并繁殖,或成为无症状带菌者,或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而自愈。在少数情况下,进入血循环,形成暂时菌血症,可无明显症状或表现为皮肤的出血点而自愈;仅极少数发展为败血症,细菌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侵犯脑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奈瑟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弱,对寒冷、干燥、热及一般消毒剂极为敏感。--摘自人民卫生出版社《传染病学》第六版】

流脑的特点有哪些?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低龄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易感染。随着抗生素的应用、医疗救治水平的提高,死亡和严重后遗症已大幅度下降,但仍有少数患病儿童会留有智力障碍、听力损伤等,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流脑是如何传染的?

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可通过咳嗽、喷嚏等呼吸道飞沫传播。

因为病菌在外界生活力弱,间接传播的机会少,但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接吻、哺乳等也可能导致2岁以下婴幼儿发病。

感染了脑膜炎双球菌有什么临床表现?

感染流脑后,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低龄婴幼儿感染流脑后,病情一般比较严重,常表现为睡眠不安、突然尖叫、两眼凝视不动,甚至出现全身抽搐等。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流脑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类似,容易混淆和漏诊,耽误治疗。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