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伏天可能不一般 早做准备

2024-05-24 16:51     头条

今年三伏天可能不一般 早做准备

每年的三伏天都是人们非常关注的时间节点,因为它预示着夏季的正式到来,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而今年的三伏天更是备受瞩目,因为根据古老的气象规律,今年的三伏天竟然有40天之多,这让许多人感到十分担忧,担心今年的夏天会异常炎热。不过,或许大家都忽略了一个细节,那就是今年的三伏天以"母伏"入伏,而据古语所言,"公伏凶,母伏爽",这似乎在暗示着今年的夏天可能会有所不同。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2024年的三伏时间表,具体如下:

• 初伏:2024年7月12日

• 中伏:2024年7月22日

• 末伏:2024年8月11日

一、今年三伏天可能不一般

01今年又是"超长"三伏天

今年的三伏天,开始时间为7月15日,结束时间为8月23日,一共是40天,又是大家常说的"超长"三伏天。具体时间为初伏: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中伏: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末伏: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

根据古代的"干支纪日法",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味着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这里的"庚日"就是古代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阶段。初伏和末伏的时间固定,都是10天。初伏始日是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末伏始日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然而,中伏的始日是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其终止日期则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的前一天。

具体来说,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那么中伏就是10天;而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5个庚日,则中伏为20天。因此,三伏天的天数取决于中伏的天数,中伏有10天和20天之分,从而导致三伏天有30天和40天两种情况。

02今年三伏天是"母伏"

按照民间的说法,三伏天分为公伏和母伏,根据传统观念,奇数、单数被视为阳,代表雄性;而偶数、双数被视为阴,代表雌性。如果入伏当天的日子是单数(当天的农历时间,下同),那么当年三伏天被称为公伏;相反,如果入伏当天日子是双数,那么的当年三伏天被称为母伏。

除了基于日期的区分方法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根据入伏的早晚来区分公伏和母伏。如果在农历五月份就入伏了,那就是入伏比较早,被认为是"公伏";而如果是农历六月份才入伏的话,则是属于"母伏"。

今年三伏天入伏时间是7月15日,当天的农历时间是六月初十。按照上述判断方法,初十是双数,则属于母伏。另外,时间也在六月份,也属于母伏。因此,无论采取哪种方式,今年三伏天都是"母伏"。

03今年三伏天"晚入伏"

三伏天早入伏和晚入伏的区分主要基于农历时间和庚日出现的早晚。从农历时间的角度来看,如果入伏的时间在农历的五月份,那么就是"早入伏";如果是在农历的六月份入伏,那么就是"晚入伏"。

根据庚日来划分早入伏和晚入伏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由于"夏至三庚便入伏",即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开始,因此,夏至后第一个庚日出现的时间早晚决定了入伏的早晚。

如果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出现的时间较早,那么就是"早入伏";反之,如果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出现的时间较晚,那么就是"晚入伏"。

上述已经提到,今年入伏时间是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十),时间在农历六月份,属于"晚入伏"。而按照第二种方法,今年是6月21日,入伏时间是7月15日,中间刚好间隔25天,相对晚一些,因此,今年也属于"晚入伏"。

二、三伏天将至,提前做好5准备

防寒气

三伏天天气炎热,使人贪食冷饮、凉水冲澡、吹空调等。《黄帝内经》中说"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贼风邪气因得以入乎?"天气炎热,人体阳气外浮,汗孔开张,最容易受到寒湿邪的侵扰。在空调房上班的白领,着装需适应户内外温度差,户外要透气防晒,室内要外搭披肩、空调衫等。

人体耳后及颈部有三组以"风"命名的穴位--翳风穴、风池穴、风府穴。这是中医认为风寒湿邪最易侵扰的部位,尤其需要注意防护。可以用披肩、丝巾遮挡,避免空调凉风直吹到后头颈部。

宜补阳

中医界强调"天人合一"理论,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三伏天气温最高,自然界的阳气也最旺盛,同时人体的阳气也最充沛。因而中医养生主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趁着三伏天这个好"天时",最适宜温补阳气,驱散寒邪。从中医角度讲,有些疾病是由于外感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所致。而在三伏天补阳气,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皮肤毛孔舒张,气血流通旺盛),此时补阳可以去除冬季内伏寒邪,达到其他季节治疗所达不到的双重功效。一旦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被赶出体外,不但疾病能更好地治愈,将邪气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也不会闷热、烦躁。

宜祛湿

闷热潮湿的三伏天,人体容易被湿邪侵袭。对付暑湿,可以按足三里穴,有助运化水湿。睡前用40℃的温水泡脚,可祛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以出些汗,让湿气随汗水散发。吃健脾化湿的食物也有帮助,如红豆、绿豆、冬瓜、丝瓜、荷叶煮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生姜切片煮水等,都有祛湿之功效。

宜养心

三伏天出汗多,伤心阴、耗心阳。所以,三伏天是心脏最累的季节,宜注重护心养心。中医认为,夏季养心,心最喜欢的是红色,宜多吃红色食物。比如红枣、樱桃、葡萄柚等,可以起到养心、温阳、助眠的功效。

健脾胃

很多人在三伏天受到"苦夏"的困扰,口淡乏味,食欲不振。因此,护脾胃也是夏季养生的重点。夏天可以多吃点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荞麦都能解热祛暑、健脾开胃。不过苦瓜性寒,体质较差、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因此,益气养阴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药、大枣、蜂蜜、莲藕、木耳都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鸭肉、瘦猪肉等也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