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在从受影响公司处获得更多信息后,欧盟仅“略微”下调对华拟议关税

2024-06-27 15:0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当地时间6月12日,欧盟委员发布声明,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最高加征38.1%的额外关税。欧盟委员会称,如果欧盟无法与中方通过谈判达成解决方案,征收临时关税的举措将从7月4日起生效。

据彭博社当地时间6月25日援引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在从受影响的公司那里获得更多信息后,欧盟"略微"修改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的拟议关税。此前,欧盟对所有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的关税。

修改前拟议征税措施:对比亚迪加征17.4%的关税,对吉利汽车加征20%的关税,对上汽集团加征38.1%的关税。其他"配合调查的公司"将被加征21%的关税,"不配合调查的公司"将面临38.1%的关税。

修改后拟议征税措施:对比亚迪加征17.4%的关税,对吉利汽车加征19.9%的关税,对上汽集团加征37.6%的关税。其他"配合调查的公司"将被加征20.8%的关税,"不配合调查的公司"将面临37.6%的关税。

上汽集团出口至欧洲的汽车(上汽集团)

报道称,在欧盟可能于7月4日起加征临时关税后,最终关税或将于11月开始征收。对此,中方已经明确表示,为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将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最近一段时间里,一些汽车制造商和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成员国,一直在推动中欧之间进行谈判。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近期访华时,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Robert Habeck)在多个场合向中方解释并强调,与美国等国对华采取惩罚性关税所不同,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关税不是"惩罚性的",此事"仍有回旋余地","我希望现在就利用这一回旋余地"。

不过,哈贝克也仍然拿所谓"过度补贴"、"不公平竞争"说事,宣称欧盟经过九个月调查后认定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从国家补贴中获得不公平的利益和竞争优势",因此必须采取"反补贴措施"。

6月22日晚,中国商务部宣布,中欧双方商定,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案启动磋商。路透社在相关报道中指出,临时关税是自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调查开始后的九个月内进行起征。该关税最长可延长4个月,并由欧委会裁定是否征收最终关税。就本次加税而言,欧盟的最终决定日期将在11月3日。

2023年9月,中国电动汽车亮相2023慕尼黑车展,展台前人山人海。(视觉中国)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欧盟普通贸易保护程序,欧盟成员国不对临时关税的额度进行投票,这也意味着欧盟内单一国家的投票反对,将不对临时关税的落地产生实质性约束力。

欧盟内部成员国的投票将仅在11月的最终措施实施前进行,届时如果反对票足够,将取消"最终措施"。按照欧盟规定,27个成员国中,至少需要15个国家,且占据欧盟总人口65%的反对票,才能阻止该决定。从目前欧盟在对华电动汽车的接受阵营来看,取消加税恐怕难以实现。

另一方面,路透社还援引中国媒体的报道透露称,在启动磋商后,中方希望欧盟在7月4日前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报道指出,欧盟这种日益增长的保护主义举措,将引发中国的反制措施,贸易摩擦的升级只会导致双方"双输"的局面出现。

继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访华后,德国联邦数字化和交通部长福尔克·维辛也来到中国。德国《法兰克福汇报》6月24日报道,维辛当天在上海批评了欧盟委员会,并呼吁解决贸易争端。"关税是一种破坏性的做法。"维辛表示,"我呼吁欧盟委员会不要寻求(加征)关税,而是要争取良好和公平的竞争规则。"

维辛对中方愿意谈判的态度表示欢迎,认为应该通过对话寻求解决方案,加强竞争,而不是设置新的障碍,竞争符合消费者的利益。

6月24日,维辛(驾驶者)一行在博世未来智能驾驶与控制(上海)研发中心(德国数字化和交通部X账号)

据彭博社此前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中国或将通过降低现有的大排量汽车进口关税,换取欧盟取消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计划。对此传言,德国车企对观察者网表示,没有听说过此类消息。

目前,距离临时关税政策生效仅剩一周时间,中欧双方仍在对此进行磋商。德国总理朔尔茨此前也曾表态称,期待欧盟与中国在7月初达成"友好"的解决方案。

对于欧盟宣布将加征关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此前表示,这起反补贴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欧方以此为由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损害中欧经贸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供链稳定,最终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

林剑说,我们注意到,近段时间欧洲多个国家政要、业界代表对欧委会的调查表达了反对意见,认为通过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来试图保护欧洲产业是错误的方法。保护主义没有前途,开放合作才是正道。我们敦促欧方恪守支持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的承诺,同中方一道维护好中欧经贸合作大局。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