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国劳动力市场和物价走势明确放缓,主张日元反弹的观点也将更为强势。
花旗集团在3日的报告中预测,(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相关数据将在未来数月持续疲软,维持了美联储将在7月开始降息、年底前累计降息100个基点的鸽派预期。
但这种观点或许仍是少数派。从美国利率期货市场的反应看,截至3日预计年内降息两次的占比接近四成,一度势头强劲的"年内降息一次"的观点总算被"再次逆转"。
市场必须密切关注将于5月15日发布的以美国4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为首的一系列经济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在探究美国通胀挥之不去的原因时,不能忽视拜登政府积极财政扩张政策的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发布的《财政监测报告》显示,新冠疫情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产生的累计"财政冲击",将2023年美国的通胀率推高超过0.5个百分点。
供给制约与报复性消费等因素导致其他冲击的影响虽有下降,但财政因素将在最近几个季度内为通胀率贡献0.6到0.7个百分点。
如果财政冲击消失又会怎样?IMF的分析对象是核心通胀率,即在实际通胀率中扣除食品价格波动和能源价格波动。如果我们以美联储提出的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作为衡量标准,那么今年前3个月的涨幅已达2.5%左右,可能已接近美联储的预期目标。
对美联储来说,对抗通胀的真正敌人是财政政策。无论总统大选结果如何,很难想象日益两极分化的美国国会能够在健全财政体制方面达成一致。遏制通胀可能还需时间。
诚然,日本货币当局与市场围绕日元贬值的攻防战让我们看到一丝曙光,但眼下就断定当局将成为最后的赢家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