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信息或用于贷款推销
有偿收集这些车主信息究竟有何用途?对此该人员并未透露。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同样的兼职信息也曾于2023年8月发布,显示发布方为"平安保险",而记者此次联系上的发布者微信名中同样包含"平安"字样。
2023年8月发布的类似兼职信息中标注"平安保险"
该发布者朋友圈中的一则推广信息引起了记者注意,宣传内容是一款名为"陆账房"的贷款产品,申请流程中包含填写手机号、车牌号等信息,并提示"扫码自助测额度"。记者通过二维码打开产品网站后,页面显示"平安担保",最高额度1000万元。在该网页下方的注释中,其中一条就标明优选客户需符合的条件为宝马、奔驰、保时捷、奥迪等品牌车主。
记者以客户身份致电平安担保官方客服,对方表示"平安担保"原为"平安普惠","陆账房"确实是旗下的贷款产品。当记者表明身份反映该情况后,平安官方表示将进行核实,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一位金融贷款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获取了车主手机号、车牌号、车辆品牌等信息后,即可通过手机号查询车主个人征信情况,通过车牌号及品牌评估"车抵贷"的额度。"0.5元获取一辆豪车车主信息,进行精准推销,性价比很高。"
兼职者与发布者均构成违法
车辆停在公共场所,挪车号码为车主主动公开,该兼职是否侵犯个人隐私?对此,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合规研究院副院长、数据合规中心主任李兰兰向读特新闻记者表示,兼职者与兼职发布者均构成违法行为。
"兼职者拍摄收集的车牌号、车主手机号等均属于公民个人信息,且停车时间、地点为车主的个人行踪,涉及敏感个人信息,属于车主隐私。虽然车主将部分信息公开,其仅同意该信息用于挪车目的,而并未授权其他用途。"
李兰兰进一步表示,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处理个人自行公开的个人信息,但如果是贷款推销人员雇佣兼职者拍摄收集公开的个人信息,用于个人征信及放贷额度评估,则不属于合理使用范围。因此,该兼职明显侵犯车主隐私,涉嫌违法。
其中,兼职发布者虽然没有亲自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但其让兼职人员进行拍摄属于委托行为,后果依法及于委托人,应当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甚至需承担刑事责任。而兼职者明知未经过车主同意,拍摄、记录个人信息,且通过交易获取报酬,涉嫌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或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