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入伏,老人说“双金坐伏头,连阴到立秋”,有啥预兆?

2024-07-14 14:39  头条

这时间过得可真快,一眨眼的功夫,咱们就迈进7月中旬的大门了。你瞅瞅,那三伏天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这可是咱们一年里头最热的时候,老话儿说得好,"夏有三伏,热在中伏"。三伏天,那就是个"苦夏",热得跟蒸笼似的,咱们全国各地都得进入"桑拿模式"。

说起来,这三伏天还分为头伏、中伏和末伏。如果说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那中伏可就是三伏天里的"热中之王"了。那今年的三伏天到底啥时候来呢?老人们常说,"双金坐伏头,连阴到立秋",这句话里头可是藏着大学问呢。

01、2024年三伏天在什么时候?

这三伏天到底是啥时候呢?咱们得说说这干支纪日法。这可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用天干、地支两个循环系统来记日子。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俩俩配对,一共能组成六十个组合,每个组合代表一天。这六十天就是一个循环,周而复始,记录着日子的流转。

说回三伏天,咱们历法上规定,"夏至三庚便入伏,夏至四庚进中伏,秋后一庚入末伏"。啥意思呢?就是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三伏天的开始,也就是头伏;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就是中伏的开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就是末伏的开始。庚日,就是天干里带有"庚"字的日子,因为天干有十个,所以每隔十天就会出现一个庚日。

今年,6月21日是夏至,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在7月15日,那天是"庚辰日",所以啊,今年7月15日就开始入伏了。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是在7月25日,"庚寅日",所以,7月25日就进入中伏了。再到8月7日立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在8月14日,"庚戌日",所以,8月14日就进入末伏了。

这样一来,咱们就能算出今年三伏天的具体时间了:

7月15日至7月24日是头伏,一共十天;

7月25日至8月13日是中伏,一共二十天;

8月14日至8月23日是末伏,也是十天。加在一起,今年三伏天一共有四十天,这可是个"加长版"的三伏天!咱们得提前做好防暑的准备,毕竟这四十天的高温可不是闹着玩的。

02、"三伏天"是在小暑和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老话儿说得好,"热在三伏,冷在三九",这三伏天,可真是一年中最热、最潮湿、最闷热的时段了!

有人可能会问了,这三伏天不是在小暑和大暑之间吗?怎么夏季都快进入尾声了,还是最热的一段时间呢?这你可就有所不知了。这段时间,主要是吹东南风,而东南方那可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气潮湿得很,所以这风的潮湿就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咱们得知道,这"高温、高湿"可是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北方地区这个时候,正处于"七上八下"的主汛期,降雨天气比较多,甚至有些年份还会发大水和洪涝!

这"初伏"一到,就标志着开启了酷热时节,民间,也就开始"数九"计算热天了。有人看到这儿可能又会问了,"数九"不是从冬至开始吗?怎么三伏天也开始数九了?这你可就有所不知了。在我国古代,可是有"夏九九"和"冬九九"的说法的,只不过,"冬九九"南北方气候特点比较明显,所以比较受重视。而到了夏天,不论南方还是北方都比较炎热,都会出现高温40℃以上的情况,所以,"夏九九"也就没有那么流行了。

说起来,"冬九九"是把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分为九个段落,每个段落有9天,用来更加准确地描述气候特点和规律。而今年,"数九寒天"就是从2024年12月21日开始,一直到2025年3月11日结束,2025年3月12日就正式"出九"了。

相对应的,"夏九九"就是把夏至后的八十一天也分为九个段落,每段九天,用来描述气候特点和规律。明代,就有《夏九九歌》,是这么唱的:"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这歌儿啊,可是生动地描绘了夏天天气的变化和人们生活的状态。

再说回今年这三伏天啊,7月15日正式入伏,这天可是农历甲辰年(龙年)辛未月庚辰日(六月初十),是个不常见的日子。

03、老话说"双金坐伏头,连阴到立秋",啥预兆?

老话儿说得好,"双金坐伏头,连阴到立秋",这可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农谚,用来预测三伏天的天气变化。那么,这句话到底是啥意思呢?咱们得细细道来。

首先,得说说这"五行"的事儿。春天属木,夏天属火,长夏(也就是三伏天)属土,秋天属金,冬天属水。这五行啊,就像一年四季的轮回,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生不息。

再来说说这天干地支的事儿。咱们老祖宗,用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来记日子,每个天干和地支都有对应的五行属性。比如,庚和辛属金,申和酉也属金。所以,如果某个日子的天干和地支都属于"金",那就是"双金日"了。

现在,咱们来说说这"双金坐伏头,连阴到立秋"的意思。这里的"双金",指的就是双金日,"伏头"呢,就是入伏当天的意思。按照咱们老祖宗的说法,如果入伏当天是"双金日",那就预示着往后很长时间都会阴雨连绵,这种多雨的天气,可能会断断续续地持续到秋天!

咱们想想,三伏天本来就热得跟蒸笼似的,如果再来个阴雨连绵,那可真就是"热上加热"了!不过,这阴雨天气也不是全然不好的。毕竟,"三伏天"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时期,适当的雨水,能让庄稼长得更旺。但是,如果雨水过多,也会导致农作物受涝,影响收成。所以,"双金坐伏头"对农民来说啊,可真是一把双刃剑呢!

咱们老祖宗,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总结出了很多经验。比如,还有一句农谚叫"晒伏头,淋伏尾;淋伏头,晒伏尾"。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入伏当天是晴天的话,那整个三伏天都会以晴天为主;而如果入伏当天下雨的话,那整个三伏天就会雨水比较多了。

所以,咱们可以多留意天气的变化,以便更加合理地安排农事生产。毕竟,"民以食为天"嘛!希望今年啊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咱们老百姓啊也能过上安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