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36岁女教授嫁给26岁农村大专生,现在后悔了吗?

2024-05-23 11:15     头条

2016年,北京36岁女教授嫁给26岁农村大专生,现在后悔了吗?

2016年,身处北京的36岁未婚女教授盖琪,原本对婚姻无感的她,在经历父亲去世的打击后,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嫁人。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却是,她这般高学历高收入的女生,最后竟然嫁给了一位来自穷山沟的小伙子,婚礼上新娘的打扮寒酸至极,似乎好像是一场普通打扮,甚至就连婚礼现场都是在新郎的老家举办的。

整场婚礼下来,在场的人都觉得艾山配不上盖琪,可为何俩人又走到一起的呢?

盖琪的传奇人生

盖琪的父母是长春市知名的教授,家中书香氛围浓重。她自小就表现出过人的聪颖和好学品质,中学时屡获各类奖项。1997年,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盖琪如愿以偿考入吉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大学期间,盖琪一直是学习的尖子生。她课业负担虽重,却从不荒废学习,经常一个人窝在图书馆泡到很晚。除了对新闻编采工作充满热爱外,盖琪也爱好文学艺术,散文小说手稿在宿舍抽屉里堆积如山。

毕业时,多家媒体向盖琪抛出了橄榄枝。经过反复权衡,她最终选择进入吉林电视台工作。在那里,盖琪初尝新闻采编的滋味,并逐步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编导。

两年后,盖琪开始渴望进一步深造。在导师的鼓励下,她考取了中央电视台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研究生。在北京读书期间,盖琪的事业蒸蒸日上,开始崭露头角。

2005年,盖琪顺利获得博士学位,同时也收到了央视台的工作邀请。她毫不犹豫加入了这个全国顶尖的新闻战队,从事电视新闻的编导工作。

在央视台的几年里,盖琪圆满完成了从学生到职业记者的华丽转身。她由最初的实习生成长为一线主力编导,主持过多个重大新闻报道直播,在行内小有名气。

2009年,盖琪的父亲患上了晚期帕金森症。在那之后,母亲就形影单只,盖琪不得不经常往返长春与北京之间,分心照顾家中的两老。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令盖琪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轨迹。

2012年,盖琪辞去了央视台的工作,回到老家长春市照顾母亲。在此期间,她通过教书解决生活费用。由于多年的从业经历,盖琪很快就在当地师范大学站稳了脚跟,获聘教授一职。

然而,这一切的成就都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盖琪的感情生活一直是个遗憾,直到她年过三十,婚姻问题才被提上日程。失去父亲对于她的打击是沉重的,母亲的孤寂形影也让她意识到缺少家庭的痛楚...

盖琪对婚姻的渴望

直到2014年的一个雨夜,盖琪走出校门,匆匆赶往地铁站。就在她低头拿出车票时,一位年轻人绅士地让出位置:"您先请。"盖琪抬头看去,对方是一位相貌英俊的北漂小伙,自称艾山,来自农村,如今在北京打拼。

两人就这样不期而遇,开始有说有笑地聊了起来。盖琪了解到,艾山今年24岁,大专学历,在建筑工地做临时工。虽然家境清贫,但艾山个性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热情。相比之下,盖琪35岁的人生阅历显然更加丰富些。

下车后,艾山主动要了盖琪的联系方式,表示以后要是有机会,再叙叙话。盖琪虽然被这个年轻人的真诚打动,但也有些顾虑。毕竟,他们相差整整11岁,学历和成长经历也大相径庭。

几个月后,艾山给盖琪打来电话,郑重向她表白。盖琪百般推辞,两人你来我往地谈了几次,最终心意还是被艾山的勇气和热忱所折服。2015年春节后,他们正式确立男女朋友关系。

2017年的冬天,艾山向盖琪求婚成功。可婚期一拖再拖,直到2018年夏天才最终订下。婚礼地点选在了艾山的老家--一个偏远的山村。

盖琪与艾山的婚礼

盖琪踏进那个小村庄时,映入眼帘的是纯朴简陋的场景:泥土路、房舍杂乱、鸡鸭成群。到处可见亲朋好友对新娘子指指点点,打量她外来媳妇的模样。

村里的老人都说艾山捡了大便宜,娶了位这么阅世的知识女性。年轻小丫头们虽羡慕盖琪的外表,却也诧异她嫁给如此年轻的穷小子。村民们虽然口无遮拦,但也都由衷祝福这对新人百年好合。

盖琪站在简陋的棚子下,身着一袭白纱。她深知,自己正在踏上人生的新征程。在这个普通的村落,她将与艾山结合组建新的家庭,过上全新的生活方式。

"虽然我们有着诸多的不同,但我相信只要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就一定能白头偕老。"盖琪在宾客面前这样说道,"艾山的单纯善良温暖了我疲惫的内心,我愿意为了这份姻缘,放下过往所有的身份、地位和成就。"

婚礼一直持续到午夜,新郎新娘和亲朋好友们尽情歌舞作乐。村里老人们也乐呵呵地说:"城里老太太嫁到农村来,日子可得过得倒过来哦!"

就这样,盖琪开启了全新的人生旅程。

为家庭而放弃北京

2020年,正当盖琪与艾山在山村落叶归根、安享天伦之乐时,广州大学的一纸聘书却扰乱了她的宁静生活。那是一份光鲜亮丽的教授职位,待遇优厚、前程远大。

盖琪陷入了两难抉择。一方面,留在村里,她只是一名普通农家女;另一方面,前往广州则可重新振作、继续事业发展。最终,在艾山的支持下,盖琪选择了后者。

这个决定令盖琪在北京的老同事们颇为诧异。他们无法理解,一个当过央视主力编导、在北京已小有名气的盖琪,为什么要远赴珠三角地区重新开始。但盖琪是出于家庭的考虑作出这个选择的。

2021年春节后,一家三口就开始在广州展开全新生活。最初的几个月是最困难的,生活重心全在艾山和刚出生的儿子身上。盖琪不得不暂时压抑自己的职业追求,全身心投入家庭。

看着丈夫和孩子,盖琪对待婚姻的态度又有了新的看法。她意识到,过去自己对婚姻的向往过于浪漫化和理想化了。婚姻生活实际上是需要两个人共同耕耘、互相扶持的。只有将彼此的缺憾视为理所当然,包容对方、支持对方,婚姻才能行稳致远。

渐渐地,盖琪在广州也重拾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凭借过去在央视台的经验,她很快在新东家广州大学立足,并担任新闻传播系的系主任一职。

除了教学之外,盖琪也把目光投向了学术研究。她选择电视新闻的传播路径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屡次赴港出席相关学术会议,开始为该领域贡献自己的理论成果。

就这样,在广州地区,盖琪过上了"半边天"般的生活:上班时是一位职业女性、理论研究者,下班后则尽妻子母亲的职责,操持家务、料理孩子的吃喝拉撒。两种角色并重,互不干扰。

艾山在家中是盖琪最坚实的后盾,他主动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劳动,为妻子的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有时夫妻俩也会相互开解,就如何更好地平衡生活与工作交换意见和经验。

这种相互扶持、包容理解的生活状态一直持续到今天。儿子也已在广州读小学,盖琪在事业上也小有成就,曾出版过几本专著。

现状

时光飞逝,转眼间盖琪与艾山的婚姻生活已走过8个年头。这段岁月里,他们用相互的理解和包容,用彼此的关爱与支持,共同架起了一座通往幸福彼岸的桥梁。

回首往事,盖琪常会感慨万千。当年她35岁的人生经历远甚于24岁的艾山,二人追求的价值观也有天渊之别。但正是这份差异却使他们的婚姻之路走得更加坚实、更富动力。

在广州的这几年里,他们迎来了人生的新成员--儿子小明。小明现在7岁了,上小学二年级。妻子每天都要操心孩子的吃喝拉撒、功课安排,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家庭中。

而丈夫艾山则是盖琪最坚实的后盾,主动承担了家务劳动大头,为爱人的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有时他们也会就如何平衡生活与工作相互开解、交流经验。

就这样,在这对夫妻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用朴实无华的相守和扶持,谱写了一曲美满婚姻的动人乐章。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