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搞AI原本是想取悦市场,但没曾想乏善可陈的创新,把自己和供应商的股价带崩了。
截至美东时间6月10日收盘,苹果股价跌近2%,市值蒸发5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07亿元),也再度把这家科技巨头的市值拉到3万亿美元以下。
苹果供应商的股价也受到明显拖累。北京时间6月11日,韩国LG集团子公司LG Innotek股价盘中暴跌9.5%,是2022年9月以来最大跌幅,而中国企业立讯精密的股价也低开近4%。而根据彭博社数据,这两家公司超过70%的收入来自苹果。
图源:彭博社
过去一年来,当华为、荣耀、小米、vivo和OPPO等中国手机企业争相展示自己在AI领域的创新时,苹果的AI成果却迟迟没有露面。人们都以为苹果在"憋大招",但从最新展示的成果来看,不能说是毫无新意,只能说是"平平无奇",用户直言"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根据苹果披露的信息,该公司的AI成果被称为"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技术路径与中国手机厂商类似,都是端云结合,不过该公司并未像中国企业一样详解端侧的自研技术,而是强调在云侧AI上与OpenAI的合作,以及会将GPT-4o模型整合进Siri中等。
无论如何苹果总算有AI了,为何用户和资本仍难掩失望?归根结底,还是苹果正逐渐失去早些年"Only Apple can do"的引领能力,越来越被诟病"抄作业",日渐成为其他厂商后面的跟随者,反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做到了"Not only Apple can do"。
苹果发布会现场
从苹果AI的具体应用来看,端侧AI受制于算力等因素,只能在M系列芯片和A17 Pro芯片平台上运行,也就是说现在只有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Pro Max两款最高端的手机可以运转端侧AI,这意味着用户要花费近万元才能体验到苹果手机的端侧AI。
反观国产手机,就从最近的新品来看,无论是OPPO Reno12系列、vivo S19系列还是荣耀200系列等中端机,都拥有了生成式AI能力,甚至全系标配自研大模型,售价低至2000余元,AI普惠无疑还得看国产机。
再说云侧AI,Apple Intelligence在实际应用方面,基本集中在"文生图"、"文本总结"、"跨应用联动"等老生常谈的功能上。比如,iPhone终于支通话录音功能,并且可以将通话转为文字;再比如苹果为Siri配备了"语义索引功能",它可以基于用户的照片、日历、文件、邮件等信息进行"语义索引库"的排列,并实现更加智能的信息搜索及提取。
亦或是苹果着重展示的一个案例,用户在填写驾照号码时,直接呼出Siri,它会在照片App中找到之前拍摄的带有驾照号码的照片,自动识别提取出驾照号码,并自动为用户完成填写。要实现这点,Apple Intelligence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感知出用户当下要填写驾照号码的需求、识别出照片App中的驾照照片、将几处信息综合判断并满足用户需求等。
图源:苹果
这些无疑是苹果AI能力的体现,也肯定会为用户带来一些便利,但并没有达到苹果预热时所说的"猛料全加载",更尴尬的是,苹果展示的大多数AI功能已被中国企业率先实现,AI早已成为国产手机的标配。
而苹果这次似乎没有展现出对用户意图识别的AI能力,也就是主动服务的能力,这是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头部手机厂商强调的重点,像华为、荣耀等手机厂商已在新品中展示了这项能力。
"没有杀手级的应用令人失望。"彭博社援引的分析师直言,Apple Intelligence平台的发布会没有什么大的惊喜,也不会改变今年iPhone出货量的悲观前景。外界对苹果备受期待的新人工智能功能发布反应冷淡,这削弱了苹果及相关零部件制造商近期股价上涨的部分动力。
不过如果硬要找,苹果这次发布其实也能找出一些亮点。比如通过最新的iPadOS 18,苹果将"计算器"功能带到iPad上,并推出一项"数学笔记"功能。这项功能核心之处在于,系统可自动读取并分析屏幕上的内容并给出计算结果。例如用户可手写一个公式,让计算器给出答案,如果用户更换了计算变量,计算结果也能同步更新,还能实时生成函数图。
图源:苹果
但遗憾的是,这样的亮点寥寥无几。
就在发布会前,《纽约时报》刊文称,苹果投身AI的主要原因是取悦华尔街,而不是为了普通用户。
但从最终市场反应来看,苹果取悦资本市场的动作失败了。过去一年多来,生成式AI技术提升了微软、英伟达的市值,前者是生成式AI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后者则是GPU芯片巨头。今年1月,微软超越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而英伟达市值目前也高于苹果。
就在近期,国内某知名XR公司的创始人向观察者网坦言,在当前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创业团队再怎么迎合资本可能都没有用,更多要迎合市场,要努力迎合用户这边,"当用户买单,你能看到非常好的逆势高速增长,才有可能迎合资本,才可能给自己赢得更多的发展时间。"
虽然3万亿美元市值的苹果早已不是创业公司,但这个忠告同样适合苹果:要先迎合用户,而不是先迎合资本和股市,这样一个科技企业才能走的更长远。如果偏离了用户导向,未来苹果肯定会出现更多例如"通话录音"、"计算器"和"图标排列"等令人尴尬的更新上,也会失去更多用户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