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了!48岁父亲和18岁儿子一起高考上大学

2024-07-03 13:57  西海都市报

西海全媒体记者 季蓉 文/图

6月7日,47岁的刘建波和18岁的儿子刘傲寒一起走进高考考场。

高考分数揭晓后,刘建波考了454分,超出青海文史类本科一段43分;刘傲寒考了625分,超出青海理工类本科一段282分。

"我儿子考得还行,我为他感到骄傲。但我考得不太好,我的预期是500多分。"刘建波对自己的成绩有些不满意。

决定和儿子一起学习

如果不是因为儿子,刘建波想参加高考、想上大学的梦想大概不会成为现实。

初见刘建波是在他们一家三口租住小区的院子里。刘建波身着一套黑色健身套装,显得活力十足。高考结束后,一家三口拾掇着房间里的书本,他们准备搬回自己家去。在客厅里,还保留着刘建波和儿子此前一起学习时用的大书桌、两台电脑,还有儿子贴在墙面上的励志名言。

从小,儿子的学习一直由刘建波负责。上初中后,儿子变得有些贪玩调皮,学习不怎么用功。"那会儿我会严厉教训儿子,但我认为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刘建波说。

在儿子读初二那年,刘建波做了一个决定:为了加强对儿子学习上的督促,他要跟儿子一起学习。也是从那时起,刘建波和爱人约定在家不看电视、不玩手机,给儿子做表率。他们希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熏陶儿子好好学习。

"除了儿子在学校学习的课程,我和儿子还报了网课,我们一起听老师线上讲课,认真做笔记。我俩还会一起回答问题,要是他或者我回答错了,我俩就一起讨论。"刘建波说。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有作用的。在刘建波的努力下,儿子的成绩一步步提升。初中时,从学校200多名、90多名、80多名、十几名,直到前几名……中考后,儿子如愿考上了青海湟川中学。

打算和儿子一起参加高考

为了让儿子能更好地读书,刘建波和爱人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儿子上高一时,每天在家跟着学校的老师上网课,他就和儿子一起听课。

有一次和儿子一起学习时,刘建波心想:"这些题也不难啊。我为啥不参加高考,考个大学,圆我曾经的梦想?"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儿子和爱人,他俩都很惊讶。"刘建波回忆。

"刚开始听我爸这么说我确实很吃惊,但慢慢就接受了,因为从初中时,我爸就一直和我一起学习,我觉得他有这个能力。"刘傲寒笑着说。

这个想法在刘建波的爱人看来,并不是多反常的事情,她支持。因为丈夫平时就非常爱学习,他喜欢看书、学写诗词、看电影学习英文。

但这个想法得到了一些家人的反对。"他们说,我都这个年纪了,参加高考以及上大学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让我还是好好工作。"其实,刘建波也能理解家人的顾虑。但刘建波觉得,人这一辈子过得很快,他只是想尽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和儿子一起备战高考

生于1977年的刘建波曾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读书,上学时他的成绩一直不错。

刘建波至今记得,他的中考成绩是530分,当时在黄南州排名第一,但因为那时家中经济条件不好,他没有继续选择就读高中,而是上了天津一所中专学校,学习计算机通信。

毕业后,刘建波被分配到兰州铁路局西宁铁路分局上班。后来,他经历了单位改制、娶妻生子等一系列事情,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想要参加高考并实现自己大学梦的想法始终在他心头萦绕。

如今,这个梦想被儿子的书本重新点燃了。

下定要参加高考的决心后,刘建波开始做起了准备。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在家复习、跟儿子一起学习。"儿子上高一时,我和儿子一起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物理和化学,可到了高二,我直接听不懂了。"刘建波不好意思地说,于是,他改学了文科。

对于刘建波来说,语文和文综自学起来难度不大。这一切要归功于长时间自学打下的基础。对于英语,他则是不停读背单词。

可难就难在了学习数学上。刘建波发现自己和儿子相比,除了反应较慢,记忆力、运算能力也不如儿子。儿子两三分钟能做出来的一道数学题,他得花上10分钟才能做出来。

"儿子是学理科的,文科数学对于他来说很简单。遇到问题,在不影响儿子学习的情况下,我会请教儿子,他会给我讲解。"刘建波说。

在刘建波的爱人看来,丈夫和儿子平时学习的状态不像是父子,更像是有竞争关系的同学,有时两人讨论问题到了争吵的程度,有时两人也会打赌,看谁考得过谁。

离高考还剩最后一个月时,每晚儿子和爱人睡觉后,刘建波还要背单词、背作文直到次日凌晨3时,到了早晨,他收拾好又去上班了。

回想起这些时,刘建波直言这个过程虽然苦点,但他很享受其中的乐趣。

和儿子一起填报志愿

转眼间到了6月7日。刘建波作为社会考生和儿子一起踏入了高考考场。

高考成绩公布后,对于儿子的成绩,刘建波和爱人都比较满意。但刘建波的成绩并未达到自己的期望。"我的预期分数是500多分。我考试时确实太紧张了,语文作文没写题目,英语作文就写了个开头。还有我对我的文综成绩也不是很满意。后来我反思了,我觉得我高考模拟试卷做得太少了。"

最近,刘傲寒陆续接到一些重点大学递出的橄榄枝。"我儿子有很多理想的学校可以选择。他喜欢物理、数学,具体怎么选择,还是要看他自己的决定。"刘建波说,他也填报了一些211大学。

刘建波说,给大家分享自己的高考故事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就像他背的语文课文《龟虽寿》里说的一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希望用自己的经历让大家知道:不管什么时候,不论你多少岁,不要安于现状,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人这一辈子都有追寻自己梦想的权利,希望大家都能在不断的学习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和儿子一起去上大学

刘建波说,目前他的心情亦喜亦忧。如果去上大学,他就要放弃工作和待遇,一家三口只能依靠爱人的退休工资和家中的一些积蓄生活。可如果不去完成自己的梦想,他就要按部就班地上班,以后的日子自己仿佛都能看得见……

刘建波考虑的问题在他的爱人看来却很简单。不管丈夫做什么决定她都支持。如果爱人要去外地上大学,她也会跟着一起去。

"人生是旷野,而不是轨道。"这是刘建波喜欢的一部电影中的台词。这句话的意思是,比起马不停蹄地赶路,更需要停下来,观察内心真实的节奏与需求。他经过慎重思考,最终决定放弃现在的舒适圈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我知道到了学校后,我可能要面临是否会挂科、是否能毕业这些问题。我非常喜欢中国文学,如果我能顺利毕业,我也希望在这方面继续深造……"

透过刘建波一家三口租住房间阳台上美丽的晚霞,在刘建波眼里,看到了隐藏在深处不曾泯灭的梦想,以及自己即将面对的新的人生憧憬。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