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在月头,大旱在后头”,2024年夏天雨水多吗?看农谚咋说

2024-06-16 17:15  头条

夏至二十四节气第十个节气,它不仅是我国传统的时令节气,同时也标志着盛夏的开始。而在古代的时候,夏至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叫"夏至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祖先。同时夏至期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和它密不可分,那就是梅雨,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气候现象,通常发生在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恰逢今年夏至期间。因此,在民间,也有"夏至大烂,梅雨当饭"类似的说法,那么具体是什么意思?今夏雨水多吗?接下来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夏至将至!今年夏至在几月几日?

2024年夏至的时间是6月21日4点50分46秒,对照农历则是五月十六。

而我国农历惯用"九"来计数,素有"冬九九"和"夏九九"之分。其中"冬九九"几乎是家喻户晓,比如"三九四九冰上走"及"七九河开,八九燕来"等。反观对于"夏九九"知道的人却非常少,但其实"夏九九"适用的范围要比"冬九九"广得多。而且早在宋代以前我国就有了《夏九九歌》,具体记载为:"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老话"夏至大烂,梅雨当饭"是啥意思?

"夏至大烂,梅雨当饭"说的是夏至这天如果下雨,且雨水较大,使得道路泥泞不堪,预兆接下来到了六七月份,梅雨季节将持续较长的时间,降雨就跟家常便饭似的。

而从历史气象记录来看,"夏至大烂,梅雨当饭"这句俗语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梅雨季节的气候特征。通常在夏至前后,由于副热带高压的北抬和季风的增强,往往会带来连续的降雨,使得空气湿度增大,气温升高,形成了梅雨季节特有的闷热天气。在一些年份,梅雨季节的确会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不便。当然,梅雨和夏至相逢,同样也存在着积极的一面,民间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夏至期间,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对于水分的需求较高。此时,梅雨时节带来适时的降雨,就能有效补充土壤水分,促进作物吸收养分,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今夏雨水多吗?看看农谚咋说

1、早梅旱断伏,晚梅雨不休

所谓早梅和晚梅,就是按照芒种节气前后来判断的。在芒种之前开始的梅雨,那就是早梅;在芒种之前开始的梅雨,那就是晚梅。而按照古代历法计算,2024年的入梅时间是6月11日,而芒种是在6月5日,因此属于是晚梅,也预示着长江流域这一片地区可能要阴雨不休了。

2、夏至五月头,大旱在后头;夏至五月后,馒头夹着肉

意思说说如果夏至日出现在农历五月初,那么后头可能雨水偏少,旱情可能会比较严重。如果夏至出现在农历五月后半个月的话,当年可能会风调雨顺,庄稼获得丰收。而今年夏至时间为农历五月十六,为后半个月,预示着雨水充沛,是个丰收年,农民都可以馒头夹着肉了。

3、夏至五月中,多雨又多风

说的是,如果夏至在农历的5月中旬到来,将预示着接下来就是风雨天气较多。而今年夏至在农历五月十六,恰好落在农历5月的中旬,也标志着接下来雨季的来临和汛期的开始。

4、夏至在月头,大旱在后头",这里的"夏至在头"指的就是夏至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五月的上旬,如果夏至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五月上旬,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夏至后雨水会相对少,很容易发生干旱

5、夏至端午后,旱地能划船

意思是说如果夏至在端午节后面的日期出现,代表当年雨水比较充沛,就算是旱地也不用愁,因为旱地都能划船。

提醒大家的是,今夏雨水多吗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实际上,每年夏至和梅雨季节的降水情况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大气环流、海洋温度、地形地貌等。虽然我们可以从以上这些老话或农谚中总结经验,但今年夏至的情况比较特殊,其处在厄尔尼诺现象结束之后,而拉尼娜现象到来之前的过渡时间段里,所以今年南北气候也呈现出了鲜明对比。其中,南方是持续的降雨,比如广东等地;而北方却是出现了严重的干旱天气,比如河南等地。

总的来说,"夏至大烂,梅雨当饭"这句老话其表达的就是夏至和梅雨季节期间的气候信息,但它并不能直接作为预测今夏雨水多少的依据。而且今年的夏至也比较特殊,可谓是北方旱的旱死,南方涝的涝死,因此,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气候的变化是复杂而多变的。另外,夏至前后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无论是面对雨水还是干旱,我们都要积极做好防范措施,确保农作物的稳产高产。最后,你认为夏至到来后天气会很热吗?今夏雨水多不多呢?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