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大敌人浮出水面?不是中国,不是俄罗斯,拜登有场硬仗要打

2023-02-05 11:06     今日头条

谁在统治美国?军工复合体溯源

在一份日期标注为2月1日、但被美国媒体提前披露的备忘录中,美国空军一位四星上将妄言,中国和美国或将在2025年发生战争。这一言论引发美国舆论哗然,更有评论家对呛:军工复合体才是敌人!

美国空军机动后勤司令部司令、四星上将迈克·米尼汉(Mike Minihan)

美国反战活动人士和评论家吉米·多尔1月31日在福克斯电视台的采访中说,美国的敌人不是中国,而是不顾一切追逐金钱的军工复合体,后者是美国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疯狂叫嚣战争的真正受益者。

那么什么是军工复合体?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又是如何影响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国防的?下边就对这个已全面渗透美国政治、经济、国防等领域,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毒瘤"进行追根溯源。

一、什么是军工复合体?

军事工业复合(英语: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MIC),也称军事工业国会复合体(Military-Industrial-Congressional Complex,MICC),中文简称军工复合体,是工业复合体的一种。此名词,由第34任美国总统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在1961年1月17日发表的总统告别演说中首创。指一国军队与军事工业因政治经济利益过于紧密而成的共生关系,这关系被视为影响公共政策及人民最大利益。该术语现已成为一个贬义词,并且最常用于形容美国政客及国防承包商的密切联系。军队过份仰赖私营军火企业提供军需,私人国防工业会以政治及经济手段,比如游说国会议员,指支持军工企业发展可为地方带来大量就业机会,确保政府会投入大量资金,甚至为推销武器而鼓动政府高层发动战争,令该国的军事开支巨大。

第34任美国总统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这共生关系由国防承包商(军事工业)、五角大厦(军队)以及美国政府(立法部门及行政部门)的要角所构成的联合垄断;此联合垄断关系为发"战争财"来获取暴利,因而常与公众利益相违背,发动或促进不需要(甚至有危害)的战争或军事行动,在国际关系上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军备竞赛及武器扩散。军事工业复合体的贬义,主要来自于这种联合垄断的政经关系不受民主程序的监督、反省及控制。

二、军工复合体是如何产生的?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的美国总统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告诫美国民众警惕"军工复合体"这头"怪兽"带来的危害。

美国军工复合体产生于美国政军关系的演变过程中。美国确实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它跟历史上大多数国家不一样,比如美国独立建国主要靠的是民兵,所以没有形成一套很成熟的军事制度。建国之后,美国的安全环境也比较好,所以不需要强大的国防,当时美国人就对常备军抱有非常高的警惕。最后作为一个折中方案,美国在制定《宪法》的时候,建立了一套非常复杂的军事制度。

美国宪法

这个制度主要包含两部分:

其一、国会有权募集军队,拨款、宣战,每次拨款不能超过两年,就是为了防止出现强大的常备军;由总统负责指挥。

其二,除了常备军,美国国会还有权召集民兵,这些民兵平时由各州召集、训练,战时归总统指挥。

这套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制衡。首先是国会和总统之间,在军权上实现分割,相互制衡。其次是常备军和民兵共存,在联邦和州之间也形成制衡。

在此过程中,虽然美国政治原则还是标榜政军分开,要由民选政府控制军事力量,要由民选总统担任军队总指挥,但实际上军队和军工集团自然不甘心久居人下,他们逐渐开始控制国家。而美国采取的政治制度,就是我们熟悉的"自由民主",恰恰是为特殊利益集团干政留下了非常充分的通道,军事力量就借着这种制度成功俘获了政权和社会,与美国的政客、各种资本集团结成紧密联盟,操纵国家机器来服务于他们的集团利益。

实际上稍微读读历史我们就知道,美国宪法建立的这套军事制度,肯定是不灵的,真打起仗来,肯定是不行。从19世纪中叶开始,美国打仗越来越多,军制也在相应改变,宪法规定的那套制度早就过时了。到二战期间,这个问题空前突出,一个是军权的分立制衡,导致军队效率低下,再一个就是军种之间的协调问题也很突出。在这个时期,美国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战争国家,整个国家就是一架战争机器。

国家安全法

到了1947年,国会通过《国家安全法》,形成了今天我们熟悉的二战后的美国新制度。这个制度里边,总统通过国防部来统领全军,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实施作战指挥,通过国家安全委员会进行战略决策。通过这套制度,军权得到了集中,几大军种得以整合,但同时带来了一个负面效果,就是军队变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有了干政的意志和力量。

最早对军工复合体提出批评的艾森豪威尔总统,其本人恰恰是始作俑者。1946年4月27日,艾森豪威尔签署了一份文件,强调军事与民用科学家、工程师、行业、大学等等相关领域之间,要建立紧密的合约关系。这就需要极大地扩张国家的安全系统,让科学和工业部门都团结在军队周围。

接着二战结束了,停战肯定不利于军事集团利益,所以这个集团就驱使美国发起冷战。通过冷战,军工复合体可以利用军备竞赛、军火贸易来不断获利,政府又可以通过刺激军工需求,来避免二战结束之后因需求不足而带来马克思曾讲过的周期性萧条和危机。所以,当时就有一位学者看到了这个问题,他说,"对抗共产主义有助于利润,寻找利润又有利于对抗共产主义,这是多么和谐的利益关系"。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

到1958年,艾森豪威尔又成立了一个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这个局今天依然很重要,它主导了美国很多重要的科学研究,今天的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前身都是当时美国为了军事目的而发展起来的。

在艾森豪威尔的领导之下,军工力量对政府、科学和商业的控制已经到了牢不可破的程度。后来他本人也意识到这种体制的巨大危险,所以才会在1961年发表那个演讲。但是一切为时已晚。艾森豪威尔本人在军队拥有威信,所以还敢批评两句,之后的总统连公开批评的胆量都没有。

特朗普在白宫

即便是特朗普,看起来很反传统,谁都敢骂,骂建制派、骂华尔街、骂克林顿家族、骂媒体,甚至直接骂美国的体制,但是大家什么时候听到他批评过军队?他绝对不敢的。实际上特朗普的核心团队里边,高级军官的比例比之前所有总统都多,目的就是为了赢得军方的拥护,包括国防部长马蒂斯、国家安全顾问弗林,还有麦克马斯特、国土安全部长凯利、白宫首席战略师班农、中央情报局局长蓬佩奥、司法部长塞申斯等等,这些人都是有军方背景的。

威廉·多姆霍夫

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多姆霍夫的著作《谁统治美国?权力、政治和社会变迁》一书接续了韦伯、马克思、米尔斯等人的研究传统,对美国的统治阶级进行了思想深刻的分析,发展出一套从组织维度和阶级支配角度出发的"权力结构研究"范式。要观点认为大公司的所有人和经理人组成一个统治美国的"权力精英",并揭示了这些公司精英如何通过内部运作来维系美国社会的巨大权力差异。

谁统治美国?权力、政治和社会变迁

但要了解军工复合体是如何形成的,还要从美国的企业共同体谈起,从某种意义上讲军工复合体也属于这样的企业共同体。应该说,企业共同体并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是一个可以被观察到的企业联结网络。这些企业拥有许多类型的联系和纽带,包括共享的所有权,长期存在的供求模式,聘用相同的法律、会计、广告和公关公司,以及董事会内的共同(重叠)成员。同时,在一起对抗劳工运动、自由主义者、左派、激进环保主义者以及其他类型的反公司活动家对他们的批评同时,发展出了一种紧密的关系。

企业共同体一般会发展出两种组织:一种是用于这些企业间相互联系的组织,另一种是用来跟政府沟通的组织。前者如美国石油学会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美国银行家协会

(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全美房屋建造协会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me Builders)以及上百个行业性组织。后者则关注一般性利益,并在政策的研究制定中发挥作用,如全国制造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s),美国商会(U.S. Chamber of Commerce)、企业圆桌会议这样的组织。这些行业组织和研究协会将企业共同体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军工是特殊行业,在美国也不例外。目前,美国国防工业主要由营利性企业构成,美国主要军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发展的路径非常清晰,像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通用动力公司、雷神公司这美国五大军工企业全是在华尔街上市的公司。这些公司都经历了由私人艰苦创业,政府支持引导做大做强,最终走进华尔街成为公众公司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过100多年的磨合,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平台上,政府-国会-国防部-军工企业之间逐步形成了一种"超脱于产权关系"的运行体系。

美国军工上市公司股权比较分散,但是它们的多数股票却掌握在少数华尔街金融巨头及其一致行动人手中,只需5家左右的大金融机构联手就可以控股这些企业。

三、军工复合体对美国社会政治的影响

社会学家认为研究某一个群体是否具有影响力或者说权力,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考量。第一是"集体权力",即该共同体在多大程度上能为实现群体目标而进行有效的行动,这里强调的是一个集体在多大程度上具备为实现其目标而必需的技术资源、组织形式、成员规模以及共同精神。第二是"支配性权力",关注的是一个共同体在与竞争对手就共同关注的议题发生冲突时获胜的能力。更加明确地说,一个有权力的群体或阶级,即使有别的群体或阶级的反对,它也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花旗集团的复杂关系

以上的研究方法同样适用于企业共同体,从实际的经验来看,美国的企业共同体无疑有着这样的权力,并且会有意识、有计划地去影响政府决策和普通大众。

花旗银行

企业共同体通过四种相互独立又相互重叠的过程来控制公共议程,并在这一议程中出现的大多数议题上获得胜利。

特殊利益过程。解决有限和短期的政策,关注特定的公司以及特定的商业部门。主攻方向:国会各专门委员会、执行机构的各个部门和协调机构。通过院外游说说客、公司律师以及商会来运转。

政策研制过程。关注企业共同体的共同利益,由基金会、智库和政策研讨团体组成的政策研制网络来运转,主攻方向是白宫、国会相关的专门委员会、纽约和华盛顿出版的重要报纸和评论性杂志。

候选人遴选过程。遴选对特殊利益和政策研制过程中提出的议程表示赞同的候选人。通过巨额的竞选捐款和隐蔽的政治顾问来运转, 主攻方向是两大政党的总统竞选,以及共和党的国会竞选。

美国大选

民意塑造过程。这一过程试图影响公共舆论并将一些议题从公共议程中排除出去。通过大型公司的公共部门、一般性公关公司以及许多小型民意塑造组织来运转,主要方式是发布政策立场、基本原理和报告声明。

而在以上者四网络中工作的人和组织,就构成了企业共同体和上层阶级在政治上开展行动的"武器"。以企业共同体的经济权力为基础,再加上政策研制网内部发展出来的专家权力,这种"政治行动武器"便成为公司和阶级支配联邦政府的关键一步。

多层交叉持股的产权关系,华尔街高管和政府高官间交替任职的"旋转门"的一系列操作,使美军工上市公司、华尔街、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密不可分。

政商旋转门

美国企业共同体与上层阶级是紧密缠绕在一起的。它内部所有者和高层管理人员共享巨额的财富和共同利益,并联合起来发展出一套自己的社会机制:隔离的住宅区、私人学校、排他性的社交俱乐部、名媛的成年舞会以及僻静的度假胜地。这种社会机制创造出一种社会凝聚力和一种群体归属感,并由此将有钱人铸造成为社会上层阶级。同时这些机构还发展出成型的方法,来组织其成员从幼年直到老年的生活,并创造出一种相对独特的生活方式。

在教育上,从小开始,上层阶级成员便接受特殊的教育。许多人在整个学习生涯中,都没有踏入过公立学校的大门。小学时候,在叫做"日间学校"(day school)的地方性私立学校学习。

私人日间学校

青少年时期,会有一两年的时间离开家乡在一家乡间寄宿学校(boarding school)学习,高等教育则一般在少数几家享有盛名的私立大学完成。这些寄宿学校会反复灌输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在这里,学生会打领结、穿色彩鲜明的校服,选择长曲棍球、壁球、赛艇等少数人的体育运动。在一些称呼上,也会跟公立学校进行区分。

乡间寄宿学校

如校长(principal)被称作headmaster或rector,老师(teachers)有时候被称作 masters,而学生们所在的年级,则被称为forms而不是grades。这种机构将上层阶级的成员与外部世界隔离开来,为他们提供了一系列的惯例和传统,而这些惯例和传统将伴随他们度过一生中大多数的时光。最终的结果是,当他们从严酷的教育中挺了过来之后他们产生了一种独特感和优越感。

私人社交俱乐部

在社交上,在成年上层阶级成员的生活中,私人性的社交俱乐部是重要部分。这些俱乐部具有将他们与社会上的其他人区别开的功能。每一个俱乐部在接受新会员之前都有严格的筛选过程。大多数俱乐部都要求一个或多个有效会员的提名,要有3到6个会员的推荐信,并且要接受会员资格委员会至少部分成员的面试。会员资格委员会一般由10到20人组成,2到3个委员的否决票通常就足够拒绝掉一个人的入会申请。有人对2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的董事会主席和外部董事的俱乐部会员资格进行了统计,发现董事资格与上层阶级俱乐部会员资格之间的交叠是无处不在的,但是,董事们在一些俱乐部中的集中程度尤其显著。

私人高级社交俱乐部

那20家企业中,至少有12家企业的一名董事是"沟通会所"的成员,该会所是全国性企业机构在纽约的聚会基地。这种俱乐部网络和公司董事会的交叠,无疑也为上层阶级和企业共同体的相互缠绕提供了证据。

在工作上,大多数私立学校的毕业生都将商业、金融或公司法领域内的职业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从一份早期的研究可以窥见一斑美国上层阶级财富与权力的传承,其对1940到1950年间霍奇基斯学校毕业生进行了详细研究。该研究利用学校的校友档案,追踪了228名毕业生从毕业之日一直到1970年的职业生涯。56%的样本不是银行家就是企业的经理主管,其中91名商人中有80名是总裁、副总裁或其所在公司的合伙人。另外10%的样本是律师,其中的大多数是与企业共同体关系密切的大型公司的合伙人。

大量非政府组织NGO

他们通过资助和指导各种各样的非营利组织(如免税基金会、智库、政策研究群体)来补充人手上的不足,而资助的目的则在于研制为他们利益服务的政策。而这些非营利组织的顶级雇员也成为了为企业共同体和上层阶级服务的领导集团整体中的一部分。这个领导集团被称为权力精英(power elite)。

金融资本在美国现代军工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大财团不仅为所控制的军工企业提供资金,更通过自己的独特地位争夺政府权力,影响政府政策,帮助企业获取订单。同时也要看到,军工企业的整合也加速了财团的交叉渗透。美国建国240多年历史上,只有16年没有打过仗。自二战后崛起以来,庞大的军工复合体早已成为美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巨大"毒瘤"。

华盛顿游说集团

有统计数据显示,今天美国政坛上活跃着4000多个军工复合体的游说集团。军工复合体不但有能力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政府更迭的影响,而且往往能够阻止要动其蛋糕的政府决策,哪怕这些决策是符合公共利益的。

过去这些年美国债务不断创下新高,美国庞大的军费开支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美国反战组织"不战而胜"主管埃丽卡·费恩批评,美国政府无节制地为军火商提供资源,牺牲的是对本国公共产品的投资,增加的是战争风险,于己于人都没有好处。

五大军工集团

这个军工复合体对美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美国过去有个说法,叫"五大支柱",一个是美军,一个是大的军工企业--主要包括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诺斯罗普·格鲁曼、雷神、通用动力这五家军火巨头以及遍布美国各州的大批军工企业,第三个是强大的军事院外游说集团影响下的政府和国会,第四就是智库,第五是鼓吹战争的媒体。这些势力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推动着美国不断去追求战争利益。

拜登政府里部分官员

美国军工复合体的维系离不开这几大势力之间的利益输送和人员流动。很多国会议员在军工企业中直接持有巨额资产,同时军工集团也关系到他们的政治生命,因为军工企业在美国各个州广泛分布, 这些国会议员为了自己的选区利益,也要维护军工复合体的利益。另外,军工企业、军事部门以及政府、国会、智库之间的任职流动也非常普遍。军工企业在选举的时候提供资金,选举之后,总统为了报答,就任命他们来担任高官。政府官员在位时又掌握着联邦项目审批的权力,军工企业就会在他们卸任之后提供高薪职位。

讽刺漫画

四、军工复合体的其它影响

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影响绝不仅仅限制在政治范围之内,而是广泛地影响美国社会和全世界。

首先,它造成的军国主义政策,必然会带来广泛监控,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美国的情报系统就是源自军队改革。1947年《国家安全法》就是中央情报局的来源。这个情报系统自然会不遗余力地保护军工复合体的利益。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情报国家,情报部门不仅大量侵犯公民权利,肆意监听,打击反战人士;还以此直接参与商业竞争,服务于美国公司的商业利益,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把美国的各种公司和军工集团又绑定在一起。比如1994年美国情报部门直接通过间谍行动打击欧洲空客,为波音牟利;2013年联邦调查局构陷法国阿尔斯通,还有2018年之后打压华为等中国企业,都是服务于美国企业的不正当竞争。

五大信息巨头(GFAMA)

其次,军工复合体深度嵌入今天的信息产业和互联网经济之中。信息产业的巨头微软、苹果等等,都是军工复合体的一部分,美国军方有各种各样的法规和手段要求这些品牌的产品给他们留下后门。互联网本身也是源自军事项目,靠军队订单发展起来的,不少新兴互联网公司从一开始就是拿着军方订单,和军方沆瀣一气,甚至向军队提供本国和外国用户的隐私信息,大行间谍活动。美国号称言论自由,但为何一定要把斯诺登和阿桑奇这样的人赶尽杀绝?因为他们的泄密活动让全世界看到了美国军方和计算机、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军工-数字复合体。

另外,情报机构和企业之间也是不分彼此,比如小布什和奥巴马的国家情报总监都曾担任信息企业高管。情报系统的监听这类信息活动,同时也是商业活动,向美国的电信企业输送巨额利润。今天的一些新技术企业,包括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推出的猎鹰火箭、星链计划,其实也跟军工复合体有着密切联系,他们一方面在技术上受益于军工技术的转让,同时他们的创新活动也会随时服务于美国的军事活动。

另外,医疗制药这类集团也跟军队密不可分。历史上,美军进行过大量灭绝人性的核试验、人体实验,开发了大量可怕的生物武器和病毒。比如,美国在德特里克堡军事基地的病毒实验室,最近俄军在乌克兰的行动也揭开了美军生物实验室的活动。

但是,这一切过去很少被美国和世界人民意识到,甚至有很多我们知道了也不觉得多严重,原因就在于这个军工复合体还在一直力图控制人们的头脑。对内,他们让美国人相信军事机器是美国国家利益的保护神,所有的对外干预活动都是为了人道主义这些神圣目标,并要求美国人要感恩军队。对外,他们不断向全世界灌输让人们接受美国霸权的理由,把美国塑造成一个仁慈的帝国,并恐吓人们如果美国霸权消失了,世界会变得更可怕、更动荡不安。另外,他们编造出所谓的"民主推广",为自己的战争和颠覆行为正名。最近美国学者西尔文特和作家哈方,两人共同出版了一本书,叫《国家骗局》;书里边就讲,美国一直在宣传美国和美国人的优越性,鼓吹美国是一种向善的力量,这种宣传最大的推动者之一就是美国军队。

它具体采取哪些手段来做这些事呢?首先,通过金钱来豢养学术界,构造起一套披着社会科学外衣的意识形态。这个手段效果非常厉害,让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社会科学家们在他们设定好的议题内逐渐被驯化。然后我们看到全世界的政治学者天天在讨论民主化,国际关系学者天天在讨论民主和平论、霸权稳定论,国际法学家在为西方的国际干预、人权高于主权这些理论辩护,历史学者则写大部头著作来论证美国是一个"不情愿的霸权"、是一个"仁慈帝国",它不想管这个世界,是因为道义责任才不得不出手。还有不少学者和文化人,我们过去几十年看到,表面上天天喊反战,但一旦看到美国动武就鼓掌欢呼。

除了硬的学术,还有软的文化。中情局这些机构早在冷战时期就介入艺术领域,通过资助创作、画展、拍卖活动来操纵艺术。国防部与好莱坞、迪士尼等企业深度勾结,把美军的意识形态灌入到相关的影视作品中,甚至连孩子们看的美国动画片,里面都有可能藏有美国军工集团的伏笔。

例如《变形金刚》就是典型的有美军支持的,在情节里面植入大量美军的意识形态,还有美国的军工商业广告。与军工复合体有密切关系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基金会、NGO(非政府组织),它们长期收买和演变各国的文化精英、意见领域和社会活动家。总之,军工复合体通过全方位的手段,构造出了一张可怕的大网。

《国家骗局》估计是这本书

但是,这张网它不可能永远蒙蔽所有人。《国家骗局》这本书中就引用了一位参加过伊拉克战争的退伍老兵文森特·埃曼纽尔的话,他说,退伍军人节,这是美国的一个节日,是"美国社会最空洞、最荒谬的节日之一;除非你持有洛克希德·马丁或高盛的股票,否则你没有任何理由来感谢我们的"服务"。为什么?因为我们摧毁了伊拉克,我们杀害了无辜的人,我们肢解尸体、折磨囚犯,而我们做的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地缘政治和企业利益。"

经过了特朗普、拜登两位总统的不懈折腾,今天美国的伪装技能大不如前,真相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希望大家能更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集团给美国和给世界带来的巨大伤害,在当前的国际格局急速演变的情况下,我们也更要警惕这个集团的下一次冒险。

其实这个军工复合体在最开始产生的时候,有它的合理性的。它不是单纯地作为一个军事集团而产生,而是因为在二战期间,美国变成了一个大军营、大兵工厂,二战结束后几百万退伍老兵、百万级的军工企业职工怎么办?其实用咱们老话讲,就是百万漕工怎么吃饭?美国社会迫不得已地就要去转化这些东西,所以军工集团就变成一个利益集团就沉淀下来了。

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东西都跟它有关,比如美国商学院怎么来的?就是大量美军退役之后没地方安置,当时美国有的是黄金,美国政府全部给你送到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读商学院,商学院就是那个时候兴起来的。

哈佛商学院

这些人毕业后又进入企业,产生了上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公司和企业繁荣期。然后,这些人变成中产阶级。可见,一场大的战争,最后对美国整个社会形成的影响,实际上就变成它基因的一部分了,你不可能通过外科手术把它割除下来,它本身就是这个机体的一部分。

直接间接和美国军工有关的就业,大概要占到美国就业的四分之一,确实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这就很难调头,非常难改革。比方说国防部官员,四五十岁退休之后,马上到军工集团去工作。军工集团董事会几乎一半在军方待过的。

美国国家安全局

其实美国还有很多情报复合体,也是军工复合体其中的一部分,CIA是一个体系,美国国家安全局也是。"9·11"之后,每年能够获得的经费有几百亿美元之巨,很多钱也都流向了民间咨询机构,还有很多这种院外游说集团,钱就是这么分掉了。

二战后后,美国的军队、军工企业、政府、国会,甚至包括学术机构、智库及媒体密切合作,里应外合,并将势力延伸到新兴产业,一个庞大的军工复合体由此发展壮大起来,军工企业代表直接进入国家权力机关,利用手中权力在防务政策中为集团谋取利益。美国美利坚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库兹尼克表示:"战争对美国来说是一笔大生意。"

彼得·库兹尼克

这些利益集团通过美国政府不断在世界各地搞事情制造热点,然后卖军火来赚钱。例如美国冷战期间通过CIA培训极端组织引诱苏联干预阿富汗;在中东策动伊拉克向伊朗开战发动两伊战争;又通过以色列来搞伊朗。这样一整盘大棋,已经玩了四十年,中间经历八任美国总统,涉及到美国十几个部门,卷进去十几个国家,死伤一百多万人,背后总操盘手就是这样一个集团,所以是非常可怕的力量。

当前俄乌冲突给世界带来了严重的不稳定。然而,据美国国防部前官员披露,在华盛顿,不少游说公司、军工企业和国会大厦里的人,却在悄悄开香槟庆祝。这个由美国军队、军工企业和国会等组成的利益集团在这段时间内大发战争财,成为俄乌冲突的最大获利者之一。

俄乌开战-军工集团股票暴涨

美国不断刻意渲染战争威胁、激化地区矛盾,进而从动荡国家、盟友伙伴乃至全世界获取收益。美国能源巨头大肆获利,原油出口量明显攀升。金融领域收紧货币政策,推高美国国债收益率,对全球资产"薅羊毛""割韭菜"。军工集团股价近期大幅上涨,德国、瑞典和丹麦等欧洲国家纷纷提高国防预算,对军工集团盈利前景可观。

2022年3月28日,美国总统拜登向国会提交了2023财年预算案,国防开支高达8133亿美元。这是美国国防开支首次突破8000亿美元,也是美国有史以来最高的年度军费预算。创纪录的军费背后,觊觎他国财富的一双黑手正一边往前线"递刀子",一边在背后"点票子"。

五、美国能否通过改革来切除这个"毒瘤"?

在现有体制下,几乎是不可能了。如果你在美国参加他们的活动,他们会讨论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比如枪支、犯罪,讨论分析得头头是道,最后讨论到方法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想到,我要通过高层的政治意志、靠我的政府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想到的都是增强社区合作,搞公民组织。为什么?就是因为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要有意志,第二要有能力,这个意志和能力都取决于政府是有独立性的,但如果这样一个利益集团已经深深地嵌入到政府内部,就像癌症一样,把它整个给俘获了,这时候它既没有意志也没有能力。

另外,如果到美国去跟他们交流,会发现他们人与人之间的那种软性文化--不管到五角大楼还是到国务院,跟他们高官开会、搞活动、私下吃饭,桌子上肯定有波音、洛克希德·马丁这些大企业的代表,他的家属、他的姻亲,他的生意伙伴都是绑在一起的,所以靠谁来把这样一个力量剥离掉,从而实现政治意志来反腐,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特朗普在进入美国政坛的时候,他自己都没想到,玩一票结果变成总统了。他竞选的时候说了,美国这个制度太腐败,他要改革,提了很具体的建议。他说,高官退休之后,五年内不能到游说组织工作,任何时候都不允许高官为外国公司游说。他的竞选纲领都讲了,但上台以后根本落实不了。

美国军工复合体深深地嵌入美国制度的方方面面,这个东西对美国来讲不是别的,而是它自己,所以非常难改革。要切除这个毒瘤,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要等到美国人民觉悟:自我革命。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