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主动提停火,中国要做好准备,俄若撑不住了,或向西方投降?

2024-06-17 11:52  头条

俄乌事件从2022年开始到现在也有两年时间了,自从此争端爆发以来,海内外华人讨论最激烈的问题就是这场战争究竟谁胜谁败?这场战斗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

其实在我们看来,是个战争都必定会产生人员伤亡、资金大量损耗等问题,所以这场战争不管谁胜谁败,对双方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无论这场战斗最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告终,也都必然会对国际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所以中国必须要做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准备"一个人的战斗",一旦俄罗斯在军事上没有发挥好实力,倒向西方并不是没有可能。

为石油而打仗

俄乌时间已经打了两年多了,到现在为止还在进行中,究竟什么时候会停战呢?这场战斗难道真的非打不可吗?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就是一个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格局问题,也就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上格局大小的问题。

提到俄罗斯,大家的刻板印象就是,这是个战斗民族,大部分认为他是敢于反抗来自西方的压迫。

不得不承认这么一点,在普京的带领下,俄罗斯这几年确实出现了强烈的反抗倾向。

在国际事务上经常和西方"对着干",俄乌事件为什么爆发?所有人心里很清楚吧,就是北约扩张。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俄罗斯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视西方为敌,反而还很多次请求加入西方这个"大家庭"。

其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之后,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曾经出访过美国,希望北约能够接纳俄罗斯。

当时俄总统拿着话筒在发表演讲时,旁边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他身旁大笑了好久。

不知所措的叶利钦呆呆地站在旁边,不失礼貌的在脸上露出尴尬的微笑,心里满是无奈。

叶利钦到底讲了什么,能让克林顿笑的合不拢嘴?是单纯的嘲笑,还是别有用意?

事实上,叶利钦这次访问美国,当时的背景是非常复杂的。

苏联才刚刚解体不到一个月就来访问美国了。

为什么原来还是冷战对抗的两个国家,怎么一下子重归于好了呢?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苏联的发展史就会明白。

这个人也是一路上跌跌撞撞才走到了今天,1898年列宁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始叶利钦执政。

先后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事情,后来列宁去世之后,没人领导苏联了,紧接着又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斯大林又领导了三十年,经历了磨炼和重生之后,又恢复了超级大国的地位。

紧接着轮到了赫鲁晓夫执政,局势出现了扭转,搞的是一地鸡毛。

大家可能怎么都没想到,赫鲁晓夫之后的更是差劲,勃列日涅夫上来之后,导致苏联社会风气混乱,执政了18年,基本上没留下有价值的遗产。

二战结束之后,美苏进入对峙阶段,美国其实早就对苏联恨之入骨。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就踏上了访问美国的道路,可能怎么都没有想到,这会沦为世界的笑柄。

叶利钦才刚刚当上俄罗斯总统,就迫不及待找美国求和,甚至想加入北约组织。

这种想法太天真了,难改会搞得克林顿笑不拢嘴。

对于叶利钦的这个提议,克林顿的表现非常冷淡。

这时叶利钦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在20世纪末的时候,把自己手里掌管国家的大权交给了现任的普京。

曾经对普京有一个采访,问他会给20多年前的自己提什么建议,他直接就说不能轻易相信西方。

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北约的不断扩张,俄乌事件慢慢爆发,普京对于西方的态度也就变得强硬起来。

俄罗斯最初想加入北约,可是不仅没加入成功,反而倒打一把,这才开始放弃融入西方。

事实上,自从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多次对外发动战争,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石油资源。

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大到军事武器,小到日常生活用品,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石油。

一旦对石油有了掌控能力,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对全球的经济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但是这也不是说直接去霸占别人的石油资源,而是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去维护供应关系从而确保自身的经济利益。

从我国的利益出发,如果俄罗斯没能承受住压力最后"投靠"西方,那么我国在能源安全方面也会受到影响,我们也得为自己的未来考虑。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们就要开始"一个人的战斗"。

大力搞工业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也就相对来说比较少,想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单纯销售资源来赚钱肯定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大力发展工业。

工业就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面对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局势,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要明白国际社会的竞争永远不会消失。

中国未来的发展自然会引起一些国家的担忧和防范,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要放弃自己的发展道路,没必要为了迎合谁就放弃自身利益。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俄罗斯选择"投降",对于我们来说也会带来严峻挑战。

但是我们从来不会惧怕外界的压力和挑战,也正是因为这些,我们才会一步步成长起来。

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舞台,我们需要抓住机遇,时刻保持警惕,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发展自己的未来。

同时我们也需要和俄罗斯保持联系,共同应对国际上的压力与挑战。

不管未来国际局势如何发展,我们都不要惧怕外界压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国际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