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称,当地时间11月29日,百岁老人基辛格在家中去世,作为一代国际关系大师,有着超高国际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基辛格的去世或许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彻底结束。
目前网络媒体对于基辛格去世这一消息的讨论度非常热络,除了美国国内的媒体外,估计另一个讨论热度非常高的当属大陆媒体舆论。不过这也不奇怪,广大大陆人民对基辛格是非常熟悉的,他推动了中美关系缓和与尼克松访华,打开了1949年之后中美持续封闭的大门,走出了现代中美关系道路上具有里程碑的一步。1976年基辛格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依旧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本人也经常访华,例如今年7、8月份,基辛格就曾拖着百岁身躯跨越重洋,再访中国。这也是基辛格人生结束前的最后一次外访。综合过往,对于基辛格去世的消息,自然会引起大陆的关注。
基辛格是美国知名的外交家和国际关系学者,他曾推动尼克松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那么对于基辛格的去世,台湾岛内是如何看的呢?说来也很有意思,基辛格在台湾岛内的热度一直都没有在大陆的热度高,这与他在70年代推动中美缓和与尼克松访华有很大的关系。台湾《中国时报》认为,基辛格是推动美国与台当局"断交",转而与大陆建交的关键性人物。
不过之前台湾岛内的媒体舆论对于基辛格所发表的中美关系以及台湾问题的看法一直都很关注。所以这次基辛格去世,台湾岛内的反应很值得一窥。或许这次基辛格的去世会引起台湾岛内对未来两岸关系走向的新深思。
(一)基辛格离世,台湾岛内也是倍加关注,媒体的焦点更多聚焦于他个人生平,尤其是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从目前台湾岛内媒体舆论的反应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属于叙述性,即回顾基辛格的人生过往;第二种则属于评论性,有岛内学者对未来中美关系以及台湾问题展开了深思。首先来看第一种。
如果进入台湾《中国时报》搜索有关基辛格的新闻报道会发现,对于基辛格的人生叙述报道非常多,不过这也不奇怪,一般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去世,对媒体而言,回顾其生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必走的一步。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因素:其一,有时候评价一个人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回顾其生平,当完全了解他的生平后,相信很多人的心中都会有一杆秤;其二,并非所有的人都知道"基辛格"这三个字,此时就需要加注其生平,让社会民众对其有所了解。那么台湾《中国时报》是如何报道基辛格的一生呢?
台湾《中国时报》先后做了这么几篇报道:"回顾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百岁传奇一生"、"曾说'中国是他生命的一部分',百岁高龄还开心访华"、"上月出席颁奖晚宴,强调中美和平发展符合世界利益"、"美国外交超重量级推手,历任两位总统的国务卿"、"基辛格百岁辞世,美国'外交教父'一生一览"等。
台媒对基辛格离世也很关注,台湾《中国时报》甚至把他称为"美国外交教父"
"美国国务卿"、"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外交教父",这是台媒在报道中给予基辛格的几个评价。
基辛格属于德裔犹太人,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者出身,在进入尼克松政府后,基辛格在上世纪70年代办了很多外交大事:推动尼克松访华,打开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缓和大门;推动美苏关系缓和;拓展以色列与阿拉伯邻国的关系;推动美国从越南撤军等。这些都是划时代的全球事件。不过在台媒看来,显然他们更关注的则是基辛格对中美关系的推动。
台湾《中国时报》在报道中表示,基辛格在其外交官生涯以及国际事务的观察中特别关注中美关系。基辛格的个人传记作者史瓦兹表示:与当前美国政坛以及战略领域的一些人不同,基辛格的思想和观点相对中立,他从未发表过特别极端的政治言论。其政治遗产在于,他始终认为中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双方应认识到彼此在维护全球秩序稳定与和平方面应当承担的世界大国责任。基辛格最大的担忧在于当前的美国政府正把中国视为其"最大的敌人"、"头号劲敌",这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局面。基辛格还希望美国人能够清楚认识到国际关系的复杂性,而不是把其视之为"黑与白之间的选择"。
台湾《中国时报》还提到:上个月中美关系全国委员会曾在纽约举办了一场年度颁奖晚宴,参加这场晚宴的基辛格在会上强调:中美两国的和平与发展不仅符合自身的利益,更符合全世界的利益。基辛格还说了这么一句话:1972年他自己参与了《上海公报》的起草工作,也见证了美国是如何在这份报告上签下了字。所以美国必须避免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即美国正在放弃他亲口承诺过的一个中国政策。显然基辛格这是在提醒美国人要记住一个中国的承诺。
从特朗普以来,美国在一个中国政策上出现了严重的倒退。首先是美国国会,不断在涉台问题上加码挑衅,频频推动对台军售、出台涉台议案、议员窜台,甚至还出现了佩洛西窜台、蔡英文窜美见麦卡锡等恶劣挑衅事件。
从特朗普以来,中美关系出现了大变化,对抗、打压正逐渐成为主轴,美国正不断掏空一个中国原则
而美国政府近年来也是频频打"台湾牌",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例如,中美官员会晤时,美国人总是会嘴上承诺一个中国政策没有变,不支持"台独",但转过头来,又会继续做一些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的行动,对台军售仍将继续,拜登政府甚至还推出了带有"主权国家性质"的"对台军事融资"。总之一句话,美国人嘴上说承认一个中国,但在行动上却在掏空一个中国。正如基辛格所说,美国的所做所为正给外界留下一种"放弃自己一个中国承诺"的印象。
(二)岛内专家认为,基辛格的离世对中美关系以及台湾的影响很大,台海局势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焦点
不过上述这些都是有关基辛格个人的一些生平和观点,接下来岛内媒体舆论的评论才是关注的重点。下面就来看看台湾岛内的舆论是如何看待基辛格离世的。
据台湾《中国时报》的报道称,11月30日,台陆委会委托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中心举办了一场两岸关系的学术研讨会。而这场研讨会举行时恰好赶上基辛格不幸离世的消息传出。
参加这次研讨会的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国关学者沈大伟在发表完专题演讲后突然听到基辛格去世的消息,随后他在台上用中文直呼"很可惜"。沈大伟直言:基辛格与美国前总统卡特,加起来对中美关系的贡献比任何人还多。沈大伟还表示:虽然基辛格曾经只在共和党政府任职,但后来无论是民主党政府,还是共和党政府,他都是一位很好的对华关系政策顾问,他绝对是一位世界级有智慧的政治人物。
在研讨会现场,顺着沈大伟的话,台湾地区的国关学者们开启了基辛格去世对中美关系以及台海局势影响的讨论。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中心学者刘复国表示,在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基辛格与美国前总统卡特是两个非常重要的代表性人物,他们二人都堪称是"前行者"和"先驱"。
基辛格对尼克松政府的外交政策有着大影响,尼克松访华就是他一手主导的
估计有的朋友看到这一点会很奇怪,为何说是"基辛格和卡特"呢?不应该是"基辛格和尼克松"吗?事实上,在尼克松就任总统前,他可是 "麦卡锡主义"的追捧者。就任总统后,受制于美国霸权衰落,苏攻美守的国际现实,基辛格推动尼克松从现实角度出发,对美国对外政策进行调整。其中尼克松访华是基辛格一手推动和安排的,在改善对华政策方面,其实基辛格才是主导。至于说卡特,在他的任内,中美两国成功完成建交。
刘复国说了一句很现实的话:"美国前总统尼克森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但真正推动落实的是基辛格和卡特"。
刘复国指出,从2018年美国推出"大国竞争"战略至今,这一段时期是中美关系最困难的时候,这个时候基辛格曾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表示:这种对抗是不明智的。刘复国还表示:根据自己对基辛格的了解和长期观察研究,他很确定基辛格在中美关系上是一位积极的促进者,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推进者,他站在美国的利益上考虑始终认为美国要与大陆形成一种合作的战略,而非以对抗为主。
其实归纳一下指的就是合作与竞争并存,而且主要以合作为主。不过刘复国同时也坦言:虽然基辛格的学生们都普遍接受这一战略,但在当前美国国内"仇中"、"反中"的氛围下,基辛格一直所倡导的"中美合作战略"能否再次实现,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重点。
事实上,虽然中美两国都在呼吁合作,但现实恐怕让基辛格的期望落空。目前美国政坛的"亲台"、"反华"氛围非常浓厚,随着大陆实力的不断增长,其在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与美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在此背景下,美国紧张了,生怕自己的霸权会受到冲击,所以开始千方百计地打压大陆。美国对华遏制的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打"科技牌",打造自己的科技小圈,妄图通过封锁、打压的方式遏制中国科技实力的发展;另一个方式就是在大陆周边搞事,例如打"台湾牌"和"南海牌"。
现在的情况变了,中美关系好,台海就越稳定,中美关系不好,台湾就越紧张
中国已经不止一次地表述台湾问题对中国以及中美关系的重要性,美国人很清楚这一点,但他们却佯装不知,为了吸引中国的注意力和精力,迟滞中国的发展脚步,一直都在打"台湾牌",除了不断渲染台海紧张局势,勾结蔡英文当局在台海挑事外,美国人还加快对台军售,把台湾打造了一个"刺猬",让台海的硝烟味越来越浓。对于美国的这一干涉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大陆怎么能容忍呢?从当前的客观趋势看,未来美国依旧会继续打"台湾牌"、"科技牌",中美关系可能会偶尔出现缓和,但要回到基辛格所期望的"合作",只能说非常难,因为客观条件出现了大变化。
在谈到基辛格离世对台湾的影响时,刘复国表示之前大家总是认为中美关系对台湾地区很"不利",因为台当局担心中美关系太好的话,自己成为"牺牲品"的可能性将变得非常大,台当局甚至还会失去对操纵某些议题的可能性,因为这会受到美国人的制约。最经典的例子就是陈水扁与小布什。当时陈水扁想要暴走"台独",结果被小布什破口大骂。
但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中美关系不好对台湾地区而言则不利,中美关系好则可以让台海趋于稳定,台湾问题就不会成为一个问题点。这依旧说的是客观局势的变化。之前对抗、竞争并不是中美关系的主轴,但从2018年至今,情况变了,为了遏制、打压中国,美国开始不断地勾结台当局打"台湾牌"。在此背景下,大陆只能在台海展开反制,打击"台独"和域外势力,如此一来一往,台海局势自然紧张了起来,这也是为何今天的台海已经走到"兵凶战危"地步的重要原因。
刘复国坦言道:基辛格的去世代表一个时代的落幕,也代表着对华理性的声音可能要出现大幅削弱。而这所带来的影响则是:台湾问题反而会成为一个问题点,这对台湾而言是一个非常不利的情况。
刘复国的话可以这样理解:基辛格一直都在倡导中美合作,主张以理性的声音看待中美关系。但在当前美国国内浓厚的"反华"氛围中,这一声音的力量正变得越来越弱小,现在随着基辛格的离世,对华理性的声音恐怕将变得更加弱小,整个华盛顿政坛恐怕将被更浓厚的极端"反华"言论所包围,这样的情况只会让中美关系更加倒退,更加恶化。
前面也提到了:目前现实情况正出现新变化,美国正加紧打"台湾牌",中美关系的恶化只会让美国更加肆无忌惮地操纵台海议题,而大陆势必会在台海打击"台独"与美国人之间的勾结,台海的兵凶战危恐怕会更大。
不可否认,基辛格的去世对中美关系有影响,对台海局势同样也有影响
从理论上讲,中美关系的发展并不受个人的影响,无论是共和党上台,还是民主党上台,美国对华遏制政策都不出现任何改变,但在具体的战术操作方面,个人此时恐怕能够发挥出一定的作用。或许在刘复国看来,基辛格可能在某个关键时间点上发挥中美关系"缓冲阀"的作用。毫无疑问,这位百岁老人的去世会对中美关系以及台海局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台湾问题上,基辛格之前提到的"无解"两个字给台湾岛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基辛格和大多数人的观点一样,都认为台湾问题是最有可能引发中美直接冲突的爆点。基辛格也表示,从当前中美两国所拥有的军事技术看,两国爆发直接冲突是不可想象的,这种层级的冲突只会摧毁文明。
所以对于当前的台湾问题,基辛格摇了摇头,表示无解,只能交由时间来解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基辛格谈到所谓的"台湾问题无解"更多地是站在美国人的立场上考虑的;如果站在大陆的立场,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莫过于让台湾回归,实现两岸统一。鉴于两岸统一的历史趋势,台湾问题并非如基辛格所说的"无解",而是"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