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小龙虾基地遭哄抢,捡虾人被网暴(3)

2024-06-06 13:27  搜狐

姚洪龙是合作社的总负责人,5月9日深夜,他在微信上把插秧工作也全面叫停,"小偷眼中的天堂,农人心中荒凉!虾被偷,资金断裂,没钱发工资,河沙基地从10号开始所有工人放假等通知!"

管理员巡逻过程中遇到的偷虾情况。图源讲述者

不敢打,不敢骂,报警了还不能处罚

守护小龙虾不是件容易事。有句话姚洪龙常挂在嘴边,"做农业的要学会跟天斗,跟地斗",创业六年,他们扛过了经验不足,扛过了连续亏损,也扛过了土地干旱,没想到还会遇上偷虾这样的倒霉事,"还得跟不自觉的人斗"。

为了配合养殖场驱散偷虾贼,5月10日前后,梓桐村村委会启用了村用广播:"昱洋合作社田里栽秧的龙虾,所有的都是要的,都是预留的种虾,不要去捡。否则按法律规定处理。"

广播的效果实在有限。用姚洪龙的话来说,"只吼得到当地(村里)的,吼不到外头跑来的","白天吼得到,晚上(广播关闭)又吼不到"。

其实养殖场建成至今,偷虾情况一共也没出现过几例,村民和虾塘一直相安无事,直到流量席卷而来。

考虑到养殖场面积大、入口多,姚洪龙增派了人手,从村里请了一些工人,组成三个巡逻队,一边逮人,一边带上喇叭"吼"。晚上8点到凌晨2点,黄振也开着电三轮在田埂上转,他重点巡逻水库附近的田块,大部分跟着网上定位来的人都会经过这里,偷虾情况最为严重,就在他轮值的这4个多小时,每天平均能逮到四五十人。

被逮住的,大多数态度比较诚恳。"第一次来","捉着玩","我们真不晓得(是养殖区),哪个龟儿骗来的"……

他们还遇到一些组团来的,一来几辆车,下来一二十个人,被阻止时反而跟管理员冒气,"我到田上耍不行吗?要做啥子嘛?打人吗?来嘛!"

那些天姚洪龙不记得自己打了多少个报警电话,只有明确处罚才能最快遏制谣言和失控的人群,这是他当时的想法。但他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是,龙虾属于低价值物,他们遇到的贼一般最多偷三五十斤,相当于三五百块钱,构不成刑法中认定盗窃罪的条件,虽然还有《治安处管理处罚法》可以参考,但"赃物"价值低,人数太多,警察来了,大多是劝导、口头教育,让他们把虾倒回田里。

这让姚洪龙和其他股东们难以接受。他观察过,来偷虾的大多是年轻人,"喜欢吃(虾),喜欢耍,又带偷又带玩(一边偷一边玩)"。而他们作为农场主,"不敢打,不敢骂,报警还不能处罚。"为此他跟派出所冒了好多次火。

总之,最开始几天,养殖场老板们节节败退,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了,人还是堵不住。负责这个基地的黄振首先泄了气,"我都不想管了,再这么下去的话,更年期都要提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