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奥西里斯-REx"还在太空中,它仍具有动力和推进系统,所有科学仪器都在运行,只是不能再收集样本。它将继续研究未来几年内将接近地球的小行星"阿波菲斯"(Apophis),2029年与"阿波菲斯"相遇。"2029年4月,'阿波菲斯'将在距离地球表面3万公里的地方飞行,这大约是我们气象卫星的轨道高度。""奥西里斯-REx"首席研究员但丁·劳雷塔(Dante Lauretta)表示,这是千年来最大、最近的小行星飞掠,甚至在地球上某些地方可以用肉眼看到。
"贝努"历史超45亿年,或含与地球生命起源相似的有机分子
"贝努"是太阳系早期的古老遗迹,已有超过45亿年历史。科学家们认为,在太阳系形成后的1000万年里,"贝努"现在的成分就已经形成了。
它或形成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在7亿-20亿年前从一颗富含碳的更大的小行星上分离出来。科学家们认为,当时一场灾难性的碰撞导致了一颗直径100-200公里、相当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小的富含碳的小行星分裂,散落着包括"贝努"在内的碎片。而"贝努"小行星之所以能进入近地空间,是因为它与巨行星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以及长期的亚尔科夫斯基效应(Yarkovsky effect),也就是旋转天体吸收阳光并以红外辐射的形式重新释放热量所产生的小作用力。
美国第一个小行星采样任务纪念邮票。
从那时起,它离地球越来越近。由于它的物质非常古老,"贝努"可能含有与地球生命起源相似的有机分子。"贝努"与太阳的平均轨道距离约为1.68亿公里,每1.2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4.3小时自转一次,每6年近距离接近地球一次。NASA局长比尔·尼尔森(Bill Nelson)表示,"贝努"还是一颗具有潜在危险的小行星,从样本中了解到的信息将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可能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小行星类型。
人类历史上,日本也实现了小行星采样返回。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隼鸟号"和"隼鸟2号"曾收集了两颗小行星的样本。在第一次任务中,"隼鸟号"只收集了少量物质;第二次任务中,"隼鸟2号"搭载的样本回收舱于2020年12月返回地球,成功从小行星"龙宫"带回了大约5克物质,"隼鸟2号"则继续飞往其他小行星。研究人员从取自"龙宫"的样本中发现了原始的"盐"和多种有机硫分子,有助于探究地球诞生前太阳系物质如何存在、构成地球生命的物质如何进化等。
"龙宫"体型较大,颜色偏红,而"贝努"体型较小,颜色偏蓝。科学家们仍然不确定这种颜色差异意味着什么,但分析和比较地球上的样本有助于了解小行星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奥西里斯-REx"从"贝努"带回更多的样本也意味着可以做更多科学研究,特别是寻找那些少量的微量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