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逃出来,引擎就爆炸” 日本调查飞机事故原因,俯瞰图曝光

2024-01-03 17:59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讯)3日,美国《纽约时报》用"奇迹"一词,报道了日航在东京羽田机场发生"撞机起火"事件后的"全员生还"。一名香港乘客回忆说,他逃出机舱后不久,飞机引擎便发生爆炸,情况惊险万分……

日本运输安全委员会3日开始调查飞机相撞事故,"跑道安全"问题成为焦点。据路透社1月2日报道,几周前,全球航空业刚收到过有关跑道安全的新警告。

而除了事发的C跑道,东京羽田机场其余三条跑道已于当天21时30分重新开放。从1月3日开始,羽田机场计划继续暂时以三条跑道运营,媒体则曝出了遗落着飞机残骸的跑道俯瞰图。

另据NHK最新报道,日本国土交通省初步调查称,事故发生前,管制员指示日航客机"可以进入跑道",而向海上保安厅飞机下达的指令是"滑行至跑道前"。在事故中幸存的海上保安厅机长表示,他当时已获得起飞许可,表明他对塔台指令的理解不同。

事故现场 图自IC Photo

当地时间2日,日本航空一架空客A350在降落东京羽田机场时,与海上保安厅的飞机发生碰撞,机上379人全部逃生,包括12名机组人员。日本公共广播公司NHK随后报道称,客机上有14人受伤。但正在执行地震救灾任务的海保飞机上5人殉职、机长重伤。

一名日本官员称,这架A350飞机与海上保安厅的飞机相撞时,正试图正常降落。

另据彭博社报道,羽田机场控制塔人员在2日下午5时43分通知日航机长继续朝羽田机场方向飞行。航空交通网站LiveATC.net的追踪机场通讯录音显示,日航客机在约一分半钟后获准降落,不到三分钟后,这架客机就撞上日本海上保安厅的一架小型飞机,载有379人的客机迅速陷入一片火海中。

据港媒报道,一名从着火客机上惊险逃生的香港乘客回忆称,自己坐在窗边,机头轮胎着地时冲击力很大,原本以为只是遇到普通的硬着陆,没想到看到引擎起火冒烟。他帮助其他乘客跑下滑梯,"刚离开飞机约100米外,左边引擎便发生爆炸"。

据《纽约时报》报道,事故视频显示,火焰从坍塌的飞机窗喷出,让所有人安全逃生似乎已不可能。美媒援引英国格林尼治大学消防安全工程小组主任埃德·加利亚教授称,日航航班的疏散是"一项奇迹般的工作"。

然而,执行救灾任务的运输机上有5人死亡,唯一生还的机长伤势严重。熟悉调查情况的人士表示,此次调查将由日本安全运输委员会(JTSB)主导,法国和英国的相关机构也将参与。法国是日航客机的生产地,英国是这架飞机两个劳斯莱斯发动机的生产地。

法国民事事故调查分析局(BAE)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宣布,3日,4名BAE调查员将与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的5名技术顾问一起飞到东京,到现场进行调查。

飞机残骸  图自IC Photo

专家提醒称,现在确定事故原因还为时过早,大多数事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不过,调查人员预计将查明塔台向这两架飞机发出了什么指令,并对飞机和机场系统进行详细检查,首要任务之一是恢复载有飞行数据和驾驶舱录音的黑匣子。

专家同时表示,这次事故的物证、雷达数据、目击者证词或视频片段很可能容易获得,从而减轻了庞大的取证任务。

英国咨询公司Ascend by Cirium航空安全领域负责人保罗•海耶斯(Paul Hayes)说:"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海上保安厅的飞机当时是否在跑道上,如果在的话,原因是什么。"

当地时间2024年1月2日,日本东京,日本航空公司官员在交通部鞠躬致歉。 图自IC Photo

路透社指出,发生事故的空客A350机龄2年,长度是海上保安厅飞机的3倍。这是欧洲首屈一指的双引擎长途客机机型,也是它自2015年投入使用以来首次发生重大事故。

不过,报道同时指出,就在上个月,一个美国安全组织曾围绕跑道碰撞或"入侵"风险发出警告。1977年,两架波音747在西班牙特内里费岛相撞,引发航空史上最致命的事故,造成583人死亡。虽然引发受伤或破坏的地面碰撞事件已经鲜有发生,但它造成生命损失的可能性是所有类型中最高的,未遂事故则更为常见。

"我认为调查将主要集中在(降落)许可上……以及(日航)机组人员能看到什么。他们能用肉眼看到跑道上的另一架飞机吗?"前美国航空事故调查员约翰·考克斯(John Cox)提出了这个问题。

例如,1991年全美航空公司与天西航空的飞机在洛杉矶机场发生相撞,就与照明有关。"全美航空机组人员无法肉眼看到天西航空的飞机。虽然它就在跑道上,但灯光条件让你根本看不见。"

"飞航安全基金会"呼吁全球采取行动,防止跑道入侵事件在空中交通变得更加拥挤的情况下再次增加。"尽管多年来一直在努力防止入侵事件,但它仍有发生。跑道入侵风险是全球关注的问题,它的潜在后果非常严重。"声明写道。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前高级主管史蒂夫·克里默(Steve Creamer)也指出,防止着陆的飞机撞上另一架飞机是全球五大安全重点之一。尽管自动化着陆越来越多,但专家表示,实际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飞行员的目视检查,后者可能会因为工作量大或夜间跑道模糊而分心。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