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父母旅游会扫兴吗?第一批和父母旅游的00后,已经崩溃了(3)

2023-07-19 14:36     今日头条

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微博

这个连带效应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旅游归来后的你,拖着疲惫的身躯和涣散的双眸去上班,搞得同事都要在猜测你是否假期里有在狂练军体拳。

最后,不得不提摆拍。

前一阵,热搜流行了一下#全国妈妈统一的拍照姿势#。

一时间,热搜上姹紫嫣红、百花争艳,每一个母亲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神采,高举着各自的"武器"一心艳压群芳。

能统一所有母亲审美的,竟是这些随风飘扬的丝巾。

某种程度上来讲,没有被母亲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丝巾统治过的相机算不得见过世面的相机。

旅行的意义

即便如此痛苦,却好像被父母同游虐出了"斯德哥尔摩"。

越游越想游,越玩越上瘾。甚至为了能多和父母旅游几次,发展出了无数"妙招"。

比如:

1.瞒天过海式

车票住宿的钱偷偷花,只要不让父母目击大额支付现场,他们就不知道花了多少钱。瞒天过海,暗度陈仓,不让父母花钱,只让父母享受。

2.一条龙服务式

自觉充当行走的拍照支架,在各大打卡景点都能轻松拍出爸妈美丽帅气的身姿;

玩转手机ipad导航技术,充当活地图;景区内的各大休息点、咨询中心和厕所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只要爸妈有需求立刻给予指引;

还有老司机牌照,稳稳开车,安全将爸妈带到车站,抵达景点。

图源:半岛晨报

3.反客为主式

睡得比爸妈早,醒也比爸妈早,反客为主,做唤醒爸妈的闹钟,收拾爸妈的行李,让爸妈无槽可吐,无错可嫌。

"父母虐我千百遍,我待父母如初恋。"

这到底是为什么?

说到底,要回到旅行的目的:我们的本意真的是来旅游的吗? 当然不。

我们的父母很多出生于60、70年代,他们身上带着各自成长的烙印和时代的痕迹。

他们面对选择时往往会衡量更便宜实惠的方式,这是上一代朴实的行事习惯和省钱的基因在作祟。

由于对可靠信息的查找能力的欠缺,智能通讯使用能力和旅行经验的不足,他们更容易陷入"土特产"、"当地旅游诈骗"的圈套。

造成我们与父母这些深深浅浅的代沟,和哭笑不得的观念差异的原因,更多的是经验与时代的不同。

我们可以用很多事物去慢慢填平这些迥异。

像小时候父母学习如何照顾幼小的我们一样,现在的我们也可以通过旅行学着如何和日渐老去的父母相处。

去实现另一种方式的路上同行。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