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出击!解放军拉出数十门火炮和装甲车辆

2023-11-29 11:45  今日头条

连日以来,缅北地区的局势变化出乎了大部分人的意料,在深山老林里打了十多年游击战的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和缅军交战时展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联合若开军、德昂民族解放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夺下上百个缅军据点,兵锋直指果敢地区的行政首府老街。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随着战争的推进,缅甸国内的人道主义危机和战争的"外溢"效益逐渐显著,不仅有难民聚集我国边境地区,造成边防管控压力,还出现了缅军方炮弹越境,货车焚毁等一系列恶劣事件,毫无疑问,一些有心人,正想把中国拖入这场冲突之中。

面对如此严峻的边境态势,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在11月25日宣布,南部战区部队将在即日起,于中缅边境的中方一侧进行实兵演练,主要演练快速机动、边境封控和火力打击三个项目。

而根据观察者网在11月27的报道,解放军本轮演习诸多细节都值得推敲,现场画面也得到了曝光。

报道指出,在战区统一指挥体系的支撑下,各参演部队快速机动至演习地区,分区域,分方向,错峰实施实战演练,同时按照作战编组、体系出击、协同作战的原则,筹划边境封锁管控等一系列实战化演练。

现场流出的影像资料显示,解放军轮式步战车组成装甲突击分队,在精准信息的引导下,快速机动到预设阵地,随后出动扫雷排爆分队前出排爆。清除道路障碍之后,装甲突击分队迅速占领阵地,发射烟幕弹掩护步兵,同时对随机指示的目标实施火力打击。其间,包括车载速射火炮和迫击炮在内的多种类型火器交替发力,分方向,分批次,对隐藏在山林当中的敌火力点实施打击。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轮演习当中还动用了炮侦雷达,自动获取敌方准确信息,随即引导炮兵群发起火力打击。

威慑目标已达成,解放军不会越境打击

在我看来,从数个细节当中,我们能发现,解放军的这一轮演习,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首先是演习地域的选取,三处演习场地分别位于芒市芒海镇芒海村附近地域、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芒令村附近地域,以及耿马县孟定镇清水河村附近地域,分别对应缅甸的勐古、北部重镇九谷市,以及佤邦地区,而这三处区域恰好也是本轮冲突的"主要战区",释放出的信号相当明确。

同时,从演习细节上看,解放军主要采取轻中型轮式装甲载具和大口径火炮的组合,作为主要打击手段,一方面是处于复杂丛林地形,重型机械化设备无法展开,另一方面则是对潜在对手存在清晰认知,前期的破障工作主要针对缅北地区的隐形雷区,而炮侦雷达的现身,意味着解放军对复杂山岳丛林地形的反炮击作战相当重视。

在这一态势之下,国内有专家认为,中国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尊重邻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适当派兵出境,铲除严重损害中国公民利益,影响国内安全的敌对武装集团。

但"香港01"对于此事存在不同看法,该媒体认为,解放军把演习时间放在当下,意味着中国预料到了缅北战事即将升级,此次演习的目的是提前防备,而不是提前打击。尽管缅北内战的"外溢"数次波及了中国,但无论是缅甸军政府还是缅北武装集团,都未发展到敢于和中国公开敌对的程度。尤其是在扫清电诈集团的问题上,更是离不开"民地武"和军政府的协作努力。

在面对西方施压时,缅甸军政府离不开中国的支持,缅北地区的电力供应也来自中国,中国捍卫本国权益的方式是多样的,解放军只需要点到为止,完全没有必要执行跨境打击。

边境大办演习,中方到底想传达什么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解放军军演的最终目的,也有不少专家学者给出了看法。

11月26日,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在接受采访时判断,中国在缅北地区"清理电诈"的目标已经达成,但"民地武"的攻势依旧强劲,这让中国陷入了困境,中国希望继续解决电诈问题,但不希望缅北局势继续失控,影响中缅关系。李明江强调,解放军此时在边境举行实兵演习,目的就在于释放"停战"信号。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张云,对于此事的看法也类似,中国认为缅北属于"家门口"地区,不能有冲突和动荡,中国希望冲突能够进一步平息,缅北"民地武"必须和缅甸政府通过谈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而在冲突当中,中国不站在冲突的任何一方,因为中国向来奉行不干涉缅甸内政的主要外交方针,所以我们能看到,本轮演习,中方提前向缅甸方面进行了通报。

而从地缘政治的角度上来看,缅甸对于中国具有天然的战略价值,一个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出发点,另一个是中国进入印度洋的潜在"跳板"之一,在这一大背景下,中方必然不会允许缅甸长期处于动乱,更不会允许冲突"外溢"到中国境内。

同时,缅北地区武装集团派系林立,这也为中国的边境管控,造成了重大压力,毒品、偷渡等跨境犯罪层出不穷,这类犯罪活动,也会因为战争的扩大化被全面放大,解放军此时的演习,也存在极其强烈的威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