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带着要求找上中国,中方设下五道警戒线,要敞开天窗说亮话(2)

2024-04-28 17:27  搜狐

美国言行不一,是为拜登做"筹码"

美国之所以前后矛盾,和拜登政府的策略有关,大选日期将近,拜登为了连任,需要用政绩打动美国民众,也需要不给政敌留下把柄。

拜登选择的核心策略就是突出美国政府在他的领导下,能处理任何问题,简单点说就是"管控"。

这个管控既包括对美国国内问题管控,也包括对国际关系的管控,拜登需要让美国人民知道政府有能力掌控局势,比如此前的一次演讲中,拜登激动地表示,除了美国,没有任何国家能领导这个世界。

还有重启301调查和提高对中国产品的关税,是为了回应美国钢铁工人协会之前提交的一份请愿书,美国钢铁业的衰落和美国政府的政策有关,一时半会也改不过来,不如把矛盾转嫁给中国,因此才大肆宣扬美国工人的收入降低、行业不景气都是中国的错,只要抵制中国的产品,一切都会好转。

【抗议的工人】

美国的策略不仅用在商业活动上,对于军事行动同样如此,为乌克兰、以色列站台,是为了证明美国有能力控制中东、对抗俄罗斯,插手南海问题,是为了重建第一岛链,加强对中国的威胁。

美国对于中国的敌视,不在于中国发展到什么样的高度,而在于中国的发展让美国显得对世界局势开始失控,这和拜登的执政策略截然相反。

带着这个认知,再去看美国的行为就会发现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美国之所以对中国示好,是因为知道中美合作是大势所趋,美国之所以对中国示威,是因为大选在即,拜登需要表示强硬,所以我们看美国的言行才这么"拧巴"。

【拜登的决策受到大选的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布林肯此次前来有诚意但不多,首要目的还是表达态度--美国是愿意谈话的,次要目的是提要求,当然美国也知道中国同意的希望很渺茫,对于美方释放的复杂信号,我们将怎样回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