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国家统计局答封面新闻记者问(3)

2023-07-17 17:32     封面新闻综合

付凌晖介绍,6月CPI同比持平,由上月上涨0.2%转为同比持平,也引起各方关注。总的来看,CPI涨幅低位运行是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是阶段性的。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市场需求逐步扩大,生产供给持续增加,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从供给来看,疫情期间我国大力实施助企纾困,保障了量大面广经营主体生存。疫情影响消退后,我国凭借完善的产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市场供给快速增加,就业形势的改善,反映出生产供给恢复较好的情况。从需求看,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居民和企业收入都受到一定影响,相应的市场需求恢复需要一定时间,这种生产、需求之间恢复的不同步,一定程度上造成目前CPI价格的低位运行。

付凌晖表示,国际输入性因素及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因素也是导致CPI涨幅阶段性回落的重要原因。从下阶段看,随着我国经济恢复向好、市场需求逐步扩大、经济循环畅通,供求关系将逐步改善。从食品价格看,我国粮食生产总体稳定,有利于保障食品价格稳定。后期,猪肉消费需求季节性增加也会带动价格回升。从工业消费品价格看,国际能源价格低位运行的输入性影响可能会持续,但车企短期降价促销影响有望逐步消除。从服务价格看,服务需求稳步扩大,服务价格将稳中有升,二季度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9%,比一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综合上述因素,加之去年同期高基数因素逐步消除,价格涨幅会逐步回归合理水平。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 图片来源:国新办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期,有关中国经济可能出现通货紧缩的讨论引发关注,央行有关负责人也在近期进行了回应。7月14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几个月,我国物价出现走低现象,但并没有出现通缩。今年以来CPI同比涨幅震荡回落,7月可能还会下行,主要是需求恢复时滞和基数效应导致的阶段性现象。我国宏观经济稳步恢复、M2(广义货币供应量)保持较快增长,与历史上的典型通缩存在明显差异。所以说目前没有出现通缩,下半年也不会有通缩风险。我国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随着政策效果不断显现,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弥合,8月份后CPI有望开始逐步上行。预计全年CPI总体走势呈U型。年内物价水平先降后升,年底有望向1%靠拢。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