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鼻子、捅喉咙……哪个才是正确的核酸采样方法?其中有哪些防护要点?

2022-11-11 17:07  潇湘晨报

核酸检测是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和潜在的病毒传染源最可靠的方法,是落实 " 早发现 " 的首要举措。

核酸检测,是通过采集人的特定部位细胞,利用体外扩增技术,检测其中是否含有新冠病毒 RNA(核糖核酸),以便确认人体是否受到新冠病毒感染。

近日,关于核酸检测很多市民有这样的疑惑:" 核酸采样原来是要捅到喉咙,现在只到舌头,是检验技术更新了吗?"" 有时候感觉是空气核酸嘛,拭子大概也就碰到牙齿就结束了 ……"

戳鼻子、刮牙齿、捅喉咙,到底哪种才是正确的核酸采样方法?核酸检测需要注意哪些细节?一起来看看!

一、戳鼻子、刮牙齿、捅喉咙,到底哪种才是正确的核酸采样方法?

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毒通过鼻腔和口腔进入咽喉部,再到气管和支气管,进而到达肺泡。

因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主要采集的标本有上呼吸道标本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下呼吸道标本肺泡灌洗液、支气管灌洗液、鼻咽或呼吸道抽取物和深咳痰液。

根据采样的便利性和患者的舒适度综合分析,口咽部拭子和鼻咽部拭子更适宜大规模核酸采集;肺泡灌洗液由于其操作的复杂性,一般针对重症患者。

总的来说,针对不同的人群,根据不同的需求,核酸样本采集方式会有所不同。比如,无症状感染者、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在隔离观察期间,应采集鼻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

相对于鼻咽拭子,口咽拭子采集速度快、简便易行,检出率也能达到要求,因此低风险地区开展核酸检测时,大多采取采集口咽拭子的方式。

口咽拭子的正确采样方法是什么呢?

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嘴张大、露出两侧扁桃体,采样人员将拭子越过舌根,在被采集者两侧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 3 次,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 3 次,将拭子头浸入含 2~3ml 病毒保存液(也可使用等渗盐溶液、组织培养液或磷酸盐缓冲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口咽拭子也可与鼻咽拭子放置于同一管中。

鼻咽拭子的采样虽不常见,但是可能会遇到,也顺便科普下 ~

采样人员一手轻扶被采集人员的头部,一手执拭子,拭子贴鼻孔进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由于鼻道呈弧形,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外伤出血。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时,轻轻旋转一周(如遇反射性咳嗽,应停留片刻),然后缓缓取出拭子,将拭子头浸入含 2~3ml 病毒保存液(也可使用等渗盐溶液、组织培养液或磷酸盐缓冲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所以,在此请被采样者张大嘴巴,充分暴露口腔双侧的扁桃体和咽后壁,也请采样人员按照培训的方法,正确采样。合格的标本才能及时帮我们查明致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