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持续技术创新,完善网络建设,提升用户体验。5G的建设不仅要满足覆盖要求,更应围绕业务和体验来建网。优质的用户体验,是吸引消费者更多地选择5G服务的关键。比如,中国运营商围绕抖音业务体验优化网络,首屏时延缩短50%,卡顿率降低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实现流量倍增。
其次,共同定义和推动5.5G产业有序发展。推动5G的持续演进,面向2025年,实现5.5G"下行10Gbps、上行1Gbps、千亿联接、内生智能"的四大关键特征,"希望产业共同携手,推动5.5G标准定义、频谱获取和产业链构建。"
最后,开展业务和商业创新,充分释放5G红利。基于5G大带宽,低时延的网络能力优势,运营商可以把5G、云、AI等充分协同融合起来,为消费者用户提供全新的业务体验,如XR、云游戏、新通话等;同时,为企业用户提供便捷、可靠、安全的数字化服务。在此过程中,运营商可以从联接供应商,拓展到云服务商、系统集成商,从而开辟新的收入来源。
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毫无疑问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下一波浪潮。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使能技术,5G发展潜力巨大,不仅将激发新型消费和投资、促进就业创业、解放生产力,还将重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治理,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根据去年发布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来看,到2025年,国内5G基站数量预计将达到360万站以上,今年至2025年,每年都将新建60万站左右。
在本届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首席营销官劳拉·杜瓦(Lara Dewar)表示,到2025年,预计5G将占全球移动连接的1/4,亚太各国将是5G发展的领先者,预计届时区域内5G连接将达到4.3亿,在中国这个数字将接近9亿。
GSMA首席营销官劳拉·杜瓦劳拉·杜瓦
但实际上5G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项立刚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提到了两方面。首先,目前全球5G发展不平衡。尽管全球建成了300多万个基站,但中国之外只有100多万个,全球7亿5G用户有5亿在中国,显示出其他国家的5G发展较慢。这里面有疫情的影响,也有资金投入不足的因素,还有地缘政治的影响。在美国阻挠下,某些国家拒绝使用华为和中兴的5G设备,但其他设备商的设备价格过高,抬高了成本,导致整体建设速度较慢。
其次在中国市场,5G套餐用户已超过10个亿,消费级的应用场景并不算多,另外距离行业应用大规模落地还有一段时间。拿5G网络赋能的智慧港口来说,一个传统港口的改造成本甚至高达数十亿,行业用户在做决定时会慎重考虑,可能会动力不足。甚至一些小的行业用户,无力负担改造成本,需要地方政府资金支持。
"随着5G在全球的部署,我们逐渐看到了它能带来的巨大变革价值。但首先要确保5G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并且打造一个人人受益的生态系统。"GSMA首席营销官杜瓦认为,有三大关键基本因素能够帮助我们实现理想的未来--投资、创新和伙伴关系。
针对5G发展面临的挑战,胡厚崑在会上呼吁,"全产业一起行动起来,携手推进5G网络、应用和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抓住未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