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珈媛:俄乌冲突是否在重演60年前的古巴导弹危机?

2022-10-21 08:30     观察者网

【文/杨珈媛】

1962年10月15日至28日,古巴导弹危机将世界推向千钧一发的核战边缘。这场危机最终在美苏达成相互妥协后得以解除,虽然仅持续了13天,却成为现代世界离核热战最近的一次。

60年后的今天,世界秩序似乎再次"失衡",俄乌冲突期间,美国与北约搅动局势,频繁炒作"核问题",世界好像又一次处于核战边缘。那么,是否真的可以将俄乌冲突视为"古巴导弹危机2.0"?当前的局势能否与60年前相提并论?

相似但不相

对于西方反复炒作"俄罗斯核威胁",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已明确表示,俄罗斯不想理会。事实上普京从未直接表明要动用核武器,仅仅亮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底线。

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特别是西方人士,在将俄乌冲突与古巴导弹危机相类比,表示人类可能再次面临核战危机。

乌克兰"Strana.ua"新闻网刊载的一篇文章中进一步阐述了俄乌冲突与古巴导弹危机的相似性:当年的古巴在革命后急剧地改变了地缘政治路线;而乌克兰则在"颜色革命"后转向了美国,显然今天的美国扮演着当年苏联的角色;俄罗斯就是当年的美国了,指责着乌克兰被作为攻击自己的"武器"。

当然,尽管能够看到俄乌冲突与古巴导弹危机具有一定相似性,目前的情况与古巴导弹危机仍不能划等号。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总干事安德烈·科尔图诺夫总结了以下七个二者存在的根本性的差异:

首先,古巴导弹危机持续时间较短,从决定封锁古巴到开始拆除岛上苏联运来的导弹只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然而目前的危机已经拉扯了七个半月,早已成为"地缘政治新常态"。

坐在格沃兹迪卡自行火炮上的顿涅茨克民兵,图自俄新社

第二,古巴导弹危机是一场纯粹的核危机。当年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端围绕着具体的问题--苏联需要从古巴撤回R-12导弹,作为战略交换,美国需要放弃推翻菲德尔·卡斯特罗政权。当年莫斯科还坚持的另一个条件是美国从土耳其领土撤出朱庇特导弹。而目前的危机其实并不局限在核领域:美国长期以来间接参与了发生在在欧洲大陆的与俄罗斯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向乌克兰提供全面的军事、技术、情报、经济等支持,这些都加剧了危机。

第三,对双方来说,当前危机的利害关系远比60年前更复杂。尽管古巴对美国和苏联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实际意义,但乌克兰的命运对克里姆林宫和白宫来说都更为重要。莫斯科如果失败,会危及俄罗斯的未来。美国失败则可能会引发北约崩溃,其在世界政治中的主导地位也将被终结。

第四,相比1962年,现今莫斯科和华盛顿所拥有的核弹技术已经大不相同。20世纪60年代初还没有现代的高精度系统,小型和超小型核弹头仍在开发中。因此,核战争和常规战争之间的界限是非常清楚的。然而今天这条界线已经不那么明晰了,冲突双方偶尔也会讨论进行有限核冲突的可能性。

第五,60年前莫斯科和华盛顿的领导人之间"相互尊重"、甚至"相互信任"的水平可比今天高得多。在1962年,当时美苏两位领导人认为所达成的协议无论如何都将得到执行。到了今天,克里姆林宫和白宫都没有如此自信。此外,冲突双方似乎都完全相信,对方正处于衰退状态,因此与之达成的任何战略协议都没有意义。

第六,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双方一直保持联络:时任苏联驻华盛顿大使的阿纳托利·多布里宁多次与罗伯特·肯尼迪会面,与当时的国务卿迪安·罗斯克也保持着个人联系。而现在,俄罗斯驻华盛顿大使阿纳托利·安东诺夫却很难接触一些美国高层官员。美国新任驻俄罗斯大使林恩·特雷西根本都还没有到莫斯科,甚至不知道她何时会出现在斯帕索大厦(美国驻俄大使官邸)。

第七,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当时的美苏两国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和约翰·肯尼迪都亲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恐怖与苦难。而现在,弗拉基米尔·普京和约瑟夫·拜登都属于战后一代。虽然拜登出生于1942年,但他几乎不记得战争年代的任何事情,这位第46任美国总统不可能像第35任那位一样,能够生动地想象美俄这样的超级大国之间爆发包含核武器打击的世界级冲突的后果。

10月18日,美国总统乔·拜登在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活动中讲话,图自美联社

"今天的局势或许比60年前更危险"

美国前国防部助理部长安迪·韦伯在一篇评论中表示,目前的对抗"比古巴导弹危机更危险",因为1962年的事件并没有伴随着"热战"。

然而,"冷战"期间其实"热战"不断,并没有什么特别。俄罗斯《生意人报》专栏作家马克西姆·尤辛尽管也认为,"在许多方面,今天的情况比60年前要危险得多"。但他认为症结在西方的意图上:60年前,尽管意识形态对抗相当激烈,但美国和苏联都没有试图摧毁对方。

美苏争霸持续了几十年,这是相当长的时间。而现在,西方政客却公开宣称,他们的目标是对俄罗斯造成战略性失败,彻底地摧毁其经济,使其难以恢复。这时候情况就变得很危险了,很难想象有人试图让一个核大国彻底没有退路。

此外,古巴导弹危机得以解除的一大原因是,危机期间美苏双方积极的谈判和对话,最终双方作出了相互妥协。而现在,华盛顿与莫斯科却难以达成任何妥协。

乌克兰"Strana.ua"新闻网表示,美国和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达成妥协并不意味着当时世界的秩序崩溃。美国和苏联被认为是两个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各自有自己的利益和影响区。如果发生直接的冲突(例如古巴导弹危机),则通过相互妥协来消除,以免事态升级为核战争。可是现在,如果美国对俄罗斯做出任何妥协和让步,这种妥协都将被视为冷战后世界秩序的崩塌,美国将失去作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也就是说,现在的地缘政治赌注要比1962年高得多。因此,要达成任何形式的协议和妥协都比较困难。

类似的观点,在俄罗斯也有呼应,但症结同样在美国和西方。"对话和妥协仍然是维护和平和全人类生存安全的保证",俄罗斯国际政治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帕尼娜·埃琳娜认为,自古巴导弹危机以来,美国和西方的谈判能力急剧下降。首先,美国总统不再像60年前一样独立自主。60年前苏联人很清楚将与谁谈判。当时美国是由一位充分行使权力的总统来管理的,是由一个代表国家利益的、负责任的领导人来统治的。但现在的美国,总统的形象似乎只是政治制度的门面,决策不具公开性。

此外,现在的美国和北约似乎没有"言出必行"的态度。60年前,美国政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对条约、对承诺的忠诚。秉承这一传统,肯尼迪遵守了对苏联的承诺。而到了今天,"忠于承诺"的概念已经完全从美国,甚至从整个西方政治阶层中消失了。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欧盟外交负责人何塞普·博雷尔在上周的发言,他承认北约没有履行对莫斯科的承诺:20世纪90年代,北约曾承诺不会东扩,后来却没有做到。博雷尔认为这一承诺已经是历史了,已经过去了。基于以上两点,帕尼娜·埃琳娜相信,"如果俄罗斯方面真的决定使用核武器,试图在前线扭转局势,美国和西方国家都不具备1962年约翰·肯尼迪的谈判能力"。

当然,当前情况的危险程度取决于如何判断。1962年,两个核大国直接卷入了冲突,而目前的俄乌冲突,所造成的对美国的直接核威胁并不像1962年那样严重,当时美国几个最大的城市都面临着危险。对华盛顿来说,似乎不太可能仅仅因为一枚将在离美国近万公里远处爆炸的核弹采取激烈反应。因此,很难说当前情况是否比1962年更为危险,但可以确定的是,现在的局势比60年前复杂得多。

历史是一本启示录

俄罗斯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安全中心负责人阿列克谢·阿尔巴托夫院士在接受俄罗斯《生意人报》采访时表示,当前情况存在诸多未知数。虽然同处核战危机,但可能现在我们所处于的位置并不像60年前一样离核战如此接近。然而,当前双方并没有一个往回走的动作,他表示,"俄罗斯和美国及其盟友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悬崖"。当年,苏联和美国能够在最后时刻脱离危险,现在会发生什么却并不清楚。

同时,许多俄罗斯和美国专家指出,当年不仅是各方妥协的意愿,还靠着几分运气,阻止了事态朝向最坏的方向发展。1962年,美苏双方在危机爆发期间积极地进行着沟通与谈判,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双方由于误判酿成严重后果。但今天俄罗斯与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对话显然不足。阿列克谢·阿尔巴托夫认为,从目前事态发展的方向来看,冲突各方还没有充分吸取古巴导弹危机的教训。他表示:"希望各方能够吸取过去的经验,这将避免我们因不了解历史教训而受到惩罚。"

还记得1963年6月10日,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从核战危机中抽离了六个月后,约翰·肯尼迪在美利坚大学发表了讲话,讲话的内容至今仍具深刻意义:"重要的是,在捍卫本国重要利益时,核大国不应采取极端对抗的形式,将敌人置于羞辱性的撤退或核战的选择面前。在核时代采取这样的形式将证明我们的政治已经完全崩溃,或者说完全是集体无意识地在追求'世界末日'的结果。"

1963年6月10日,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肯尼迪在美利坚大学毕业典礼上讲话。

核战争是对全人类的威胁,且不会有赢家。如果今天的冲突双方想要避免走向核战深渊,已成为历史的古巴导弹危机或许是一本相当有用的启示录。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