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对银行有何独到研究(2)

2022-10-11 09:55     新京报

关于这个问题,戴蒙德在1984年的论文《金融中介和代理监督》中,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回答。他指出,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会导致道德风险问题的发生。

具体来说,借款人一旦借到了钱,就可以用它们来为所欲为,并无成本地获得投资的最终结果,而金融合同将很难约束到他们。这样,市场上的金融风险就会扩大。而在引入了银行之后,它就可以作为存款人和贷款人之间的一个代理人来监督合同的实施状况,保证借款人履约。戴蒙德用模型证明了,相比于让存款人来直接监督借款人,这可以节约巨大的成本。

通过上述分析,戴蒙德就找到了银行作用的新机制,从而为银行的存在找到了新的合理性。

银行如何预防挤兑?

实践中,挤兑是银行最为担忧的问题。一旦挤兑发生,就可能发生银行倒闭,资金断裂等一系列问题。而在学界,关于这个问题的现代讨论,则是由戴蒙德和迪布维格首先发起的。

在1983年合作的论文《银行挤兑、存款保险和流动性》中,戴蒙德和迪布维格指出:现实中的投资项目需要长时期的投入,其中产生的成本在项目完成前是不可收回的。但是,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投资者随时可能面临流动性的冲击,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就不得不终止项目,造成大量的损失。而银行的介入,则可以为陷入流动性危机的投资者提供保险,增强其抵御冲击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减少冲击带来的破坏,提升经济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在引入银行之后,经济中可能出现多重均衡。如果所有储户都相信银行的协调能力,那么银行就可以帮助投资者抵御个别的风险;但是如果储户出现挤兑,银行难以偿付,那么它就不得不停止对项目的资金供应,这时经济就会遭到破坏。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