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国天价气“背刺”,德国欲拉日韩组队以压低天然气价格(2)

2022-10-09 09:21  观察者网

值得一提的是,本周早些时候,德国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曾指责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对德国收取过高的天然气费用。

"一些国家,甚至是友好国家,在某些情况下收取了天价,这确实带来了一些问题。"哈贝克告诉德国《新奥斯纳布吕克报》,"当油价飙升时,美国求助于我们,作为回应,欧洲的国家石油储备被开采。这种团结对降低天然气价格有好处。"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等将此解读为德国对于美国的批评,认为哈贝克暗示美国等在俄乌冲突中获利,并呼吁美国在其欧洲盟友能源紧张时给予更多声援。

无独有偶,法国总统马克龙当地时间6日也在一场大会上喊话美国和挪威,埋怨两国的天然气卖得太贵,伤朋友感情。他说:"你们为我们提供能源,这很棒,但我们不能付给你们四倍的价格。这可不是友谊的真谛。"

CNBC:德国部长批评美国"天价"天然气

事实上,在能源问题不断制约世界多国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时,美国能源巨头却借着俄乌冲突在能源市场上攫取暴利、大发战争财。

当地时间7月29日,美国能源巨头埃克森美孚公司称,该公司今年二季度净收入为179亿美元,创下了该公司有史以来的最高单季利润,远超去年同期的46.9亿美元。差不多同一时间,诸如雪佛龙等能源巨头公布的数据显示,它们在第二季度中都获得了惊人的收益。

早在当地时间3月5日,也就是俄乌冲突爆发之初,《金融时报》就报道称,美国先锋自然资源公司首席执行官斯科特·谢菲尔德加入了一个政治团体,以推动美国政府对俄罗斯进行制裁。

5月3日,彭博社称,美国对欧洲的单月石油出口量创下了2016年以来的新高。在天然气方面,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今年6月,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首次超过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美国能源商在向欧洲运输液化气过程中,每艘大型运输船都能赚取上亿美元的暴利。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所所长助理宇指出:"某种程度上(美国)可以叫趁火打劫,现在美国超过70%的液化气出口是出口到欧洲,也正是因为对欧洲出口液化气大幅上升,使得上半年美国如愿以偿成了世界第一大液化气出口国。它(美国)的目的就是取代俄罗斯,成为欧洲天然气的最主要供应者,从而从欧洲赚取更多利益。"

不过,从天然气限价到对能源生产商征收附加税,欧盟为缓解能源危机所祭出的种种措施是否真能行之有效,还有待商讨。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9月29日刊登的分析指出,事实上,欧洲的能源危机已经酝酿了20年。为了实现从化石燃料和核能向可再生能源的快速转型,欧洲决策者迫使能源供应链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石油天然气需求的持续增长,欧洲也并没有未雨绸缪。

文章称,许多欧盟成员国削减了国内的化石燃料产能。拥有大量天然气资源的德国禁止使用水力压裂法开采资源,法国和其他国家也是如此。这直接导致在过去十年里,欧洲本土天然气产量减少了一半,如今进口天然气占欧洲消费量的83%。同时,在活动人士和绿党的压力下,尽管核能拥有无懈可击的安全记录,但德国和其他几个国家仍选择逐步淘汰无碳排放的核能。

文章作者、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全球能源中心非常驻高级研究员布伦达·谢弗(Brenda Shaffer)认为,欧盟的根本问题在于欧洲仍未正视其能源危机的根源,而是选择将当前困境归咎于外部原因。在制定欧洲能源政策时,意识形态压倒了基本算计。欧洲逐步淘汰核能和煤炭并限制使用天然气,但补充的可再生能源又少于减少的能源,其结果是欧洲迎来了能源短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也向央视新闻指出,对于欧洲企业而言,从市场原则出发,在美国可以获得更稳定、更廉价的能源。但在这个过程中,欧洲的税收等利益其实在向美国流失。由此可以看出,现在欧洲毫无疑问已经成了俄乌冲突中受美国裹挟的最大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