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心跳,没有脉搏,却跟正常人一样生活了七年(3)

2022-10-08 15:23     把科学带回家

带着心泵生活,彻底失去心跳,是一种什么体验?

彼得说,他感觉自己好像真的成为了一个冷血的、没有心的人。" 我变得没有那么情绪化了,而且是,非常明显地不情绪化。"

对于他情绪的变化,医生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医生认为,心脏确实与情绪相关。比如一个人生气或害怕时,他的心跳是紊乱的,而混乱的心率会激活大脑里控制刺激和兴奋的部分;相反,一个人心率平稳时,大脑会产生相关的物质,让你感到平静和放松。

而彼得的心脏不再搏动,这很有可能影响到了他的情绪。

另一边,也有医生认为,彼得只是得了临床抑郁症,情绪起伏不大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生命前景感到悲观。

2007 年 11 月,靠电池生活了七年半后,彼得离世。医生在他身体里重新取出心泵,它还像新的一样,里面的轴承只有很少的磨损。

而彼得的情绪之谜,已无法解开。

毕竟,彼得踏足的是一片无人之地,从来没有人像他一样,用人工心脏存活了这么长时间。

数万心衰患者的希望

其实,人工心脏的历史非常短。

1969 年才出现了第一台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心脏移植中心,一名 47 岁男性被植入一个心室辅助装置,作为移植前的过渡治疗。

这个人工心脏只在患者体内待了 64 小时,便被替换上供体心脏,可是患者术后不久便因感染死去。

而人工心脏第一次作为永久疗法,是在 1982 年。

患者名叫 Barney Clark,当时已经 61 岁,跟彼得一样已经无望等到供体心脏。他植入的人工心脏是 " 贾维克 7 号 ",而他只用这颗电子心脏活了 112 天。

Barney Clark 与他的医生。(图片来源:utah.edu.com)

直到如今,心脏移植仍是重症心衰患者的主要疗法。

每年全球的心脏移植手术数量只有 5000 多台,而在殷切等待一个合适的供体心脏的患者多达数万甚至数十万。每年都有大量患者在等待中死去。

特别是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来说,人工心脏几乎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2019 年,一半患者需要等待一年以上,才能等到心脏移植。(图片来源:the conversation)

同时,人工心脏的技术也在不断革新。

早期的 " 贾维克 7 号 " 后来被改进并重命名为 "SynCardia TAH",这是一种全人工心脏,它为左右两个心室都提供辅助。

以往患者植入人工心脏后,为了等待移植,需要一直躺在医院里。而植入 "SynCardia TAH" 后,患者可以正常生活,直到找到供体心脏为止。

美国一名 25 岁的男孩 Stan Larkin 就植入了这个全人工心脏,他患有罕见的心肌病。根据 2016 年的媒体报道,他在术后健康地生活了 555 天。

但没有找到关于他的最新报道。

2015 年,贾维克心脏公司推出了心泵 " 贾维克 15mm"。它的直径只有 15 毫米,专门为 1~10 岁的小儿心衰患者设计。

可是,人工心脏的造价极其昂贵,光是设备本身的费用就高达 19 万 ~22 万美元(约 135~156 万元人民币),这还不含手术费用。

而在国内,人工心脏的研发也在不断推进。

有三款国产人工心脏,包括永仁心(EVAHEART)、苏州同心(CH-VAD)和火箭心(HeartCon),都已获批上市。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贡鸣医生认为,这些国产人工心脏达到了国际先列的水平。

今年 7 月,国内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也在北京安贞医院进行。

患者是 47 岁的张先生,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他患有严重的扩张性心肌病。术后一个月,张先生带着一个黑色的斜挎包出院,里面装有人工心脏的体外控制器。

未来,人工心脏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想象一下,人工心脏的技术成熟后,心衰患者不需要再等待某个善心的陌生人捐出他的心脏,而是直接求助于技术,植入微型的人工心脏,便能延长预期寿命,改善生活品质。

到那时,满大街 " 电子人 " 的时代,也就真的到来了。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