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称帝后孙坚被追封为皇帝 孙策为什么只是一个王爷(3)

2024-02-18 09:42     互联网

孙策在临终之时,也极尽所能的为孙权铲除异己,确保这些随同自己打下东吴江山的老班底也能心甘情愿的辅佐孙权,这才有了孙策托孤张昭,对孙权语重心长说道,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

也算是在自己的临终之际为父亲振兴东吴的意愿做出自己最后的一点贡献,在这面前孙策个人家庭的得失又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了,不得不说孙策的大局观和思想都是极具开放和不计得失的。

孙权的自私思想

在整部《三国演义》一直围绕着魏蜀吴三个国家的争斗展开详细介绍,在曹操、刘备、孙权三个人当政期间,虽各有输赢、也有高低之分,可从来没有决出生死的胜负。

所以在后期,刘备和孙权单方面称帝,各自为王,在孙权称帝后他做了一件事情让后世许多历史学家对他的行为屡次质疑,甚至有人大骂孙权是个忘恩负义之人。

这一事件便是孙权称帝后追封自己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这一举动倒是没什么问题,证明孙策还记挂着先辈不算忘本。问题出在另一个人身上,他只追授了自己的兄长孙策长沙恒王的谥号。

按道理讲,小霸王孙策作为孙坚和孙权的过渡阶段,在自己位居主公的五年间大刀阔斧,可以说孙权身边这些得力干将有一大半是孙策发展下来的老臣重将,而孙权在自己称帝后仅仅追授亲哥一个王爷的称号怎么也让人看不过去。

其实你仔细了解后自然能明白孙权的用意,在历史学者的研究中大抵也是分成两派。这第一种说法是孙权要是追授孙策为皇帝,那孙策的子嗣自然而然也有资格竞争下一任主公人选。

且不说他的后代会不会真的图谋主公之位,俗话说宁可信其有不能信其无,孙权大权在手多年心态早已发生变化,这种潜在的问题当然要及时扼杀在摇篮之中,避免酿成悲剧。

这第二种说法便是孙权是想保护孙策的家人,担心自己将孙策追封为皇帝后,在自己死后,自己家的几个儿子会因为争夺皇位而内斗,最终将斗争的魔爪伸向同样拥有继承权的孙韶等人头上,如此这番自己怎么有脸去见九泉之下的亲哥。

不过这两种说法究竟哪个能靠近孙权的真实想法我们也不得而知了,而最后东吴的命运也还是没能逃脱司马家族的掌控,只是令人叹息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