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刘琰与李邈也相继被处死是为何?(2)

2025-05-10 16:22  互联网

李邈,字汉南,广汉郪县人,性格疏狂率直,刘备夺取益州后,领益州牧,任命李邈为益州从事。有一次正旦期间宴会上李邈谴责刘备说:"振威将军(刘璋)以为将军是宗室肺腑,委任将军前来讨伐敌人,大功没能实现,振威将军却先于敌人灭亡;我认以将军夺取鄙州,是很不合适的。"

看上去李邈似乎非常忠直,刘备问他:"既然你知道我这样做是不合适的,那么为什么不去帮助刘璋呢?"李邈回答说:"不是不帮助,而是实力不足。"执法官员将要杀李邈,诸葛亮为李邈求情,因此李邈得免除一死。从这事情可以看出,李邈是一个耿直的人,敢于直言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此后,李邈历任犍为太守、丞相参军、安汉将军。228年诸葛亮斩马谡时,李邈还曾经进行劝阻。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刘禅穿着白色衣服为诸葛亮举行三天的哀悼仪式,李邈上疏说:吕禄、霍禹未必怀有想要反叛国家,汉宣帝也并不是不想杀权臣。只不过因为大臣惧怕君王逼迫,君主畏惧大臣的功勋威望,所以君主和大臣之间才会相互猜忌。

诸葛亮掌握着精锐的军队,狼顾虎视。我对此常常为国家的安危而感到担忧。如今,诸葛亮已经去世,所以宗族得以保全,西部边疆的战事可以停止,人们也因此而庆祝(居然直接骂诸葛亮死得好,这个人也是狂悖之极)。蜀汉后主刘禅对此十分气愤,将李邈关进牢狱,并诛杀。

刘禅是一个仁厚之主不错,但刘琰因为和魏延冲突之后神情恍惚,居然怀疑自己妻子和刘禅有染;李邈更是狂悖放荡,先是怼刘备,后来又说诸葛亮死得好。这两人被杀,可以算是实实在在的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