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将境外举办的舞台演出活动通过网络直播,将录制的舞台演出活动以音视频形式通过互联网提供,提供专门为互联网传播制作的无现场观众舞台演出活动或虚拟舞台演出活动,通过个人直播间提供舞台演出活动的四种演出形式,同属提供网络演出剧(节)目范畴。
网上演唱会等延时直播
而针对网络演出的具体流程,《意见》强调,从事网络演出剧(节)目经营活动,应根据《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有关规定,向所在地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申请取得经营范围包含"网络演出剧(节)目"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网络演出剧(节)目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内容管理制度,设置独立的内容管理部门,配备适应内容审核工作需要的专业人员负责网络演出剧(节)目的内容管理,加强对评论、弹幕等用户产生内容的实时监控。采用直播方式提供网络演出剧(节)目,应当采取延时直播方式播出,并安排专人对网络演出剧(节)目进行实时监管,发现内容问题第一时间阻断并及时处置。
对于提供进口网络演出剧(节)目,相关单位应当报文化和旅游部进行内容审查,内容审查通过后方可向用户提供。提供国产网络演出剧(节)目,应当在向用户提供之日起30日内,报文化和旅游部备案。其中,进口网络演出剧(节)目是指参演人员包含境外演员,或举办地、录制地在境外,或虚拟演员、虚拟舞台演出活动的版权属于外资机构或境外人员的网络演出剧(节)目。
营造行业良性生态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演唱会直播的用户规模为1.42亿,占网民整体的13.8%。也有此前报道曾提到,微信视频号的线上演唱会招商计划已经排到今年年底,未来预计还有更多的天王巨星开麦献唱。
与此同时,戏曲院团与戏曲演员也在探索如何把戏台搬进直播屏幕。北京市此前曾推出"大戏看北京云端演出周"活动,在线上展播79个剧目、81场演出,覆盖昆曲、京剧、黄梅戏等剧种,累计吸引超9067万人次线上观看,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感受戏曲演出的魅力,网络演出不断吸引着观众的视线。
针对行业发展诉求和市场实际困难,《意见》也在监管层面予以回应,网络演出剧(节)目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内容管理制度,设置独立的内容管理部门,配备适应内容审核工作需要的专业人员负责网络演出剧(节)目的内容管理,加强对评论、弹幕等用户产生内容的实时监控。
此外,《意见》也指出,鼓励和支持网络演出剧(节)目经营单位提供内容优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演出剧(节)目;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利用互联网为公众提供演出活动,创作、经营数字化演出产品;专业舞台艺术机构参与网络演出剧(节)目制作,推动演出新业态发展。
演出行业分析师徐家琛谈到,网络演出的热度攀升,吸引着各方资本入局,运作模式也正趋于多样化,《意见》的发布利于网络视听空间的规范化,进一步推动了网络演出行业的健康发展。网络演出想要走得长远,未来还需要在选取高质量内容方面多做探索,利用先进科技手段,打造更多兼具风格特色与视觉效果的优质演出。
北京商报记者郑蕊韩昕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