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病了"所以"变了"
门诊中,总有家属告诉医生,觉得患者"变了""原来不是这样的人"等等。事实上,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就是会给家属带来一种"变了"的感觉。比如,以前脾气温顺的人变得暴躁易怒,脾气暴躁的人变得顺从乖巧;过去爱干净的人变得邋遢,不注意形象;原本淡泊的人突然开始在意过去的荣誉,甚至随身携带各种证书;而原本随性的人突然变得规律刻板,有的风雨无阻地跳广场舞,有的按时去超市给收银员报告天气等。
如果家里的老人也释放了上述信号,先别急着埋怨他,正确的做法是跟进观察,及时就诊。
前面说过,认知领域包括记忆能力、计算能力、视空间能力、语言能力、注意功能及精神情绪等,可以是其中一方面出现问题,也可以是多方面同时出现问题。所以,认知障碍可以表现多种功能性障碍--
有的患者做饭时反复放调料,买菜时重复购物;习惯拿陈年旧事填补记忆空白,尤其爱回忆成功往事;总念叨着想"回家",可刚进家门又要收拾东西 "回家",那个"家"其实是记忆里儿时的老家。
有的患者虽然记忆力很好,却无法识别钟表指针显示的时间;分不清物体的远近和大小,甚至辨色困难,如误把红灯当绿灯,直接过马路;空间感下降,常常忘记身处何地,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常常开口忘词,如想说"手表",但直接描述为"那个看时间的东西"。
有的患者总体表现不错,唯独在日期推算方面漏洞百出。另外,还会忘记自己的强项,如熟记于心的太极拳招式不会了;过去是家中主厨,现在每天只会做鸡蛋面等。
(4)如何延缓病情发展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18年报告》的数据显示,全球至少有5000万名痴呆患者,预计到2050年增至1.52亿人,其中约60%至70%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中国,目前约有1000万名阿尔兹海默病患者,预计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超过4000万。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老年人致残、致死的第三大疾病。
目前,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胆碱酯酶抑制剂是治疗轻中度患者的一线药物,包括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和石杉碱甲等;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盐酸美金刚也是临床上的一线药物。此外,中药银杏叶提取物对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也有一定效果。
对于健康人群和患者而言,均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疾病预防和延缓病情发展。
首先是饮食。饮食低盐低脂,常吃蔬菜、鱼肉、坚果的人群,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几率较低。因为这样的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这两类慢性病都容易造成微小脑血管病变,往往是促进大脑损伤的原因。
其次是运动。体育锻炼能帮助人体维持肌肉力量,增加身体的协调性,远离肥胖和心血管疾病,它们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此外,运动还能改善情绪,平和心态,减少焦虑感,减缓记忆力和智力的下降。
第三是环境刺激。两点一线、生活乏味单调的人更容易患病,因此环境刺激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非常有效。丰富的生活内容和社交圈可以有效刺激大脑皮层,"活到老、学到老"不光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还可以持续锻炼大脑,增强脑细胞的活力。
最后是睡眠。研究表明,睡眠和认知功能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专家建议每天保持7个小时以上的有效睡眠,且最好是连续睡眠。
要提醒大家的是,认知障碍虽然常见于老年人,但不专属于老年人。近些年的门诊情况表明,认知障碍也可能发生在四五十岁中年人的身上,所以,我们要用防病、治病的心态来对待它。医学上还没有能彻底治愈老年痴呆的方法,但早防早治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