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求解重度老龄化(3)

2022-09-21 08:33  北京商报

民政部积极顺应广大老年人依托社区居家养老的愿望,不断推动养老服务发展的重心向居家社区倾斜。据介绍,截至2022年一季度,全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2万个、床位308万张,分别占到全国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数和床位数的88.9%、38%。2021年、2022年,投入22亿元支持84个地区开展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2021年,大约有1.2亿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在城乡社区接受了健康管理服务。

"在家庭规模日渐缩小的情况下,居家养老与社区融合,将会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方式。"前不久,健康中国50人论坛执行主任陈剑发表主题演讲表示,政府政策需要提升全社会的保障水平,特别是农村老龄人口的保障水平,把老龄护理等照料服务纳入公共服务内容。

智慧康养走向台前

"未来智慧化社会铺开,老年生活服务的智慧化也成为应有之义。"孟立联表示,近年来,伴随重度老龄化社会脚步的临近,智慧康养的趋势正逐渐显现。

下一步,民政部将按2035年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的远景目标要求,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据悉,健康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手段和途径。

需要指出的是,健康老龄化必须重新理解科学技术在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枢纽地位的极端重要性。孟立联建议:"可以对资源进行重新定义与挖掘,数字资源、细胞资源等都可能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可以此思路来开拓养老服务视野,形成智慧康养。"

"在我国将数据明确列为第五类生产要素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有效手段和必经之路。"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也为数字化推动健康老龄化提出新路径。

"人口老龄化必将迸发个性化定制和高质量服务方面的巨大需求。数字化转型发展将更易促进社会精细化程度、提高服务水平。"吴琦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基于大数据精准营销、就近服务,大大促进了供求信息对接、服务质量提升。"一键叫车、数字缴费、数字医疗等智慧城市和数字生活领域的发展,将提高老年人出行、购物、办事便捷程度,从而提升社会整体养老服务保障效率。"吴琦举例称。

今后将是迎接智慧社会的重要窗口期。"要加强智慧化、数字化老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丰富的智慧老龄产品与服务源源不断地供应,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存量老年人和新增老年人智慧生活技能的培训,使之顺利进入智慧化生活。"孟立联表示。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将创新服务形式、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坚持积极老龄观,促进健康老龄化,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实习记者郝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