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从目前世界流行的趋势来说,无线充电道路是各厂商都在努力的方向。早些时候,瑞典一家名叫伊莱克特瑞昂无线的公司进行了针对大型电车的无线充电道路测试,对一辆重达40吨的混合动力卡车,在行驶途中进行无线充电,实验的成功意味着此项目将进入落地考核阶段。尽管中大型车辆已经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充电,但相比起"充电",更应该被称为"补电",因为目前为止,没有一项实验可以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将电量充满。
不得不说,目前无线充电道路面临的问题还要从离开实验室开始。从实用性的角度而言,无线充电装置在道路中将面临不同天气的变化,例如雨水、冰雹或是高温等状况,而这些状况可能为充电的车辆及车主带来的风险远比固定充电桩要更大,如何解决这部分问题,是厂商们需要思考的。此外,无线充电产生的费用、维护和维修的难度,都是该项目落地的一大关键因素。
直至目前,全球已经有不少国家/地区尝试了这样的项目,例如我国的山东济南,早在2017年就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承载式光伏高速公路试验,由于采用光伏路面,除了能够为汽车充电之外,还能为周围的家庭提供电力,充分利用天然资源。但很可惜,目前改造路面的成本高达每平方米9996元人民币,要想大面积覆盖高速公路,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