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党主席泉健太,就举办国葬的法律根据、费用估算的妥当性等问题进行质询,称政府做出举办国葬的决定是错误的,却强行要办。
同时立宪民主党要求将国葬改为"内阁葬",并追究安倍与韩国"统一教"的关系。
但是岸田政府认为,距离国葬举办日期已剩下不到3个星期,现在调整葬礼举办方式比较困难,打算按计划推进筹备工作。
估计就"国葬"一事的朝野论辩还将持续下去。
国葬,顾名思义,是以国家名义为有特殊功勋的人举行的葬礼。
过去,日本就有天皇死后举行盛大葬礼的习俗,从明治时代开始正式使用"国葬"这一名称。
根据二战前日本的《国葬令》规定,能够享受国葬待遇的人物,基本都是当时日本政府认为对日本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在战前只有皇室、公爵、元帅和首相才能享有国葬待遇。
1947年,二战后的日本废除了《国葬令》,从此再无关于国葬的法律依据。
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以"无法律依据"的理由反对安倍"国葬"。
不过在1967年,时任日本首相的佐藤荣作,以前首相吉田茂"为二战后的日本恢复民主化和经济复苏做出重要贡献"为由,为吉田茂举行了国葬,这也是二战至今日本唯一一位享受国葬待遇之人。
当时,吉田茂的葬礼花费总额为1810万日元,放在今天大概有近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86万元)。
而国葬规模是怎样的呢?
据政府编写的《已故吉田茂国葬仪式记录》显示,从其位于神奈川县大矶町的住所到日本武道馆,沿途约有12万人目送运载骨灰盒的灵车,县警和警视厅的约5700名警察参与了警备工作。
列席葬礼的不仅有当时的皇太子夫妇(现上皇夫妇)等皇族,还有72个国家的外交使节等。还有日本自卫队的19响致哀礼炮"响彻秋日天空"。防暴警察负责疏导总计约3.5万名献花者的队伍,"耗费几番看不见的苦心",最终没有发生大的麻烦。
可是等佐藤去世了,要沿袭国葬,遭到了日本国内很多人的反对,说没有法律根据,应该经过国会讨论,立法、司法和行政一起决定才行,所以佐藤的国葬就没搞,搞了有且仅有一次的"国民葬"。
"国民葬"不同于"国葬"的地方是,日本政府仅承担大部分的葬礼费用,部分费用还需要家属或者死者所属的政党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