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上的轿夫:最重抬过300斤的游客,靠抬轿建了三栋房,没觉得坐轿就高人一等

2022-08-31 14:08     九派新闻

庐山上的轿夫:最重抬过300斤的游客,靠抬轿建了三栋房,没觉得坐轿就高人一等

陡峭的山间石阶上,游客的衣服被汗水浸湿,他们气喘吁吁,面露难色,不时停靠在路旁休息,双腿颤颤巍巍抖动着。

这时,人们很难不注意到那些躺在一把黄色藤椅上的中老年男性,他们认真刷着手机,看似十分惬意。

轿夫,又叫抬滑杆的人。他们用滑溜溜的竹竿绑扎成运载工具,将那些旅途中疲惫的游客送到指定位置,以出卖苦力来获取一定报酬。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滑杆轿夫已经成为一种特色服务。

在8月份的一条网络视频中,一位旅游博主在重庆武隆天坑游玩时,因想照顾轿夫生意选择坐轿子上山。视频发出后,该博主遭到网友指责:"大家都生而为人,你凭什么花钱践踏他的尊严。"

在朴实忠厚的轿夫眼里,游客乘轿却是一件"你出钱我出力""两全其美"的事情。

暑期临近结束,庐山风景区游客较以往少了很多。从三叠泉风景区山顶到山脚,很少看到游客选择乘轿。悠闲的背后,是这些"下力人"又没有收入的一天。

8月28日,一名轿夫将竹轿停靠在三叠泉风景区的石阶上。图/九派新闻 曾宪雯

以下内容为受访者讲述:

【1】我是靠抬轿起的家

殷逢元 61岁

我今年61岁,曾做了20多年轿夫。说实话,我是靠抬轿起的家。

我有四个兄弟、两个姐姐,早年,我们和父母住在老式平房里,一人一个房间,那时老屋的瓦,每到下大雨就会漏雨。

我抬轿赚了钱,在宅基地建了一栋房子,盖了两层,那时花几万块钱就能做两层楼。后来又盖了一栋三层的房子,到了2010年,又帮小儿子盖了一栋带地下车库的房子。因为两个宅基地放不下三栋房子,第一栋平房已经用挖机把它铲平了。

我1979年从学校毕业,抬轿前在生产队开拖拉机。后来去开货车,又去当中巴司机。

那时在外面做事,5块钱一天。开车就是帮别人拉砖盖房子,上半年天气热,哪有几家人做房子。到了下半年,才有一点事做。

20世纪80年代那会儿,三叠泉还没开发,只开发了二叠泉。那时家里穷,也没事干,好多游客要去山上看看,我们就想到可以背人。比如说,你带个小孩上不去怎么办?我们来帮忙背。我们这个村庄,几乎都是抬轿子的。

开发后第一天,去了十来个人背小孩,大人背不起,回来就腰疼得厉害。第二天,发现这样不行,就拿个藤椅,在山上砍两个木棍,用绳子把它扎好,从山间的野路爬上去,连台阶都没有。

到了二叠泉才有台阶。我记得一共有900个台阶,两人一伙,抬多长看自己体力,能抬远就抬远,抬不了就休息。

很多人考虑坐轿的安全问题,坐在上面害怕,其实坐上去了走一段路,他就不觉得害怕了。我们没事的时候也抬着玩,两个人抬,一个人坐。

我抬过最重的,是一个三百来斤的男人。我们四个人来,抬轿的时候,我们心里都有数,会保证安全。不管是什么人坐,不管是几层,我们都会帮你抬上去。

每年从清明节开始,我们就上山抬轿,天亮了就吃饭,吃完饭就上山,有的人早上骑摩托车,放在山脚下,下午回来骑车回家。一直到下半年,12月份开始下雪,我们就不去了。

习惯了就不觉得吃力,但过年在家里休息不干活,有次大概两个月没去抬,到了清明再上去,第一天回来之后,大腿难受,晚上上厕所都蹲不下去。要是下楼梯,两只手要扶住楼梯扶手才能下来。基本要一个星期才能慢慢适应。

早先,我们轿夫之间会抢生意,争地盘。看到有人来管,就全部躲到草丛里,等他们走了我们再抬。现我们都办了营业许可证,由园林处统一管理,允许我们抬轿。

我们成立了抬轿子的轿队,选一个队长,然后开始管理。大家就是合伙,比如今天一共抬了1万块钱,去了100个人,大家就平均摊,把税除开。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的模式。

前几年的时候,这里人多得要命。坐轿最少得500元以上,游客多的时候,我们每个人一天能分到1000元左右,现在来庐山的人也少了。

50岁以后,我在镇上开幼儿园校车,每个周末还是会上山去抬轿子。现在过了60岁,驾照降级开不了了,也不抬轿了,就开自己的车在景区接送游客。

我有三个孩子,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我教他们说,得读书才有出息,读书才有出路,不要像我一样做体力活。

抬轿的年轻人很少见了。我们那个年代,年轻人在外面没事做,挣不到钱。现在年轻人不愿意去抬轿子,外面打工的工资就挺高。

俗话说,低头抬轿,不是好料。年轻人听那样说,都不想去,都是年纪大点的才去。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