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全流域遭遇61年最严重干旱,做好“抗大旱、抗长旱”战略准备

2022-08-24 17:25  中国新闻周刊

原标题:长江全流域遭遇61年最严重干旱,做好"抗大旱、抗长旱"战略准备

长江全流域遭遇61年最严重干旱,做好"抗大旱、抗长旱"战略准备

江西九江市都昌县水利局局长伍国才站在圩堤上向远处望去,他的眼前不再是自己最熟悉的鄱阳湖。现在是8月,正是丰水期,但今年,波光万顷的湖面仿佛从未存在过,只有大片裸露的草洲暴晒在炎炎烈日下,一些小渔船搁浅在岸边,浅黄色滩涂几乎全部裂开,连鱼也被晒干。"现在鄱阳湖整个湖只剩中间的水道,宽的地方有百来米,窄的地方只有几十米。"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2022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正在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出现罕见的"主汛期反枯"。8月6日,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水位退至11.99米,成为1951年有记录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的年份,较2003年至2021年平均出现枯水期的时间提前69天。"往年鄱阳湖一般在10月进入枯水期,9月都很罕见。"伍国才说。

8月11日水利部对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6省市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水利部8月21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9个省(市)耕地受旱面积已经达到3299万亩,246万人、35万头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响。

8月19日,江西九江,鄱阳湖龟裂的湖底。图/视觉中国

专家指出,预计未来几周,长江中下游旱情可能会进一步持续和加剧,可能会出现夏秋连旱,受旱地区要做"最坏的打算"。

"比前几次典型干旱要严重得多"

8月20日,因青衣江和岷江水流量明显减少,乐山大佛底座罕见露出。同一天,中央气象台将气象干旱预警升级为橙色。

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志雨在8月17日召开的长江流域抗旱新闻发布会上指出,7月以来,长江流域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四成半,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长江干支流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二至八成,上中游来水量为1949年以来同期最少,长江三峡、汉江丹江口重点水库来水分别偏少四成多、近七成。长江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位较常年同期偏低4.85~6.13米,洞庭湖和鄱阳湖水面面积较6月缩小3/4。长江全流域出现了多年同期少见的干旱形势。

本次旱情对长江流域各个省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省份是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和四川六省(市)。

具体到各地,根据官方通报,截至8月20日16时,6月20日以来发生的干旱灾害已累计造成四川省除攀枝花外20市(州)122县(市、区)609.4万人受灾,因旱需生活救助96.8万人。8月20日12时,四川省减灾委办公室启动四川省自然灾害三级救助应急响应,8月22日,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针对四川、重庆等地近期较为严重的旱灾,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赴灾区实地查看灾情。

在重庆,当北碚最高温达到史无前例的45℃时,8月18日,重庆市水利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16日,全市66条河流断流,25座水库干涸,2138眼机电井出水不足,34个区县遭受干旱灾害,累计受灾人口88.9万人。而三天前,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抗旱应急响应从Ⅳ级升级为Ⅲ级。

江西省气象局8月20日干旱监测数据显示,江西目前有75个县(市、区)达中度以上气象干旱,其中22个县(市、区)达重旱,35个县(市、区)达特旱。湖北截至8月22日共有17个市(州、直管市、林区)85个县(市、区)657.95万人因旱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159.7万亩,其中绝收面积102.57万亩,直接经济损失58.22亿元。

8月21日,重庆千厮门嘉陵江大桥的桥墩完全露出。图/视觉中国